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尼罗罗非鱼雌性性腺关键LncRNA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细胞的分化与发育是硬骨鱼类性别分化的重要环节,并受到遗传和环境2个因素的影响.为研究LncRNA在硬骨鱼类卵母细胞发育以及性别分化中的作用,课题组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雌、雄性腺中呈现差异表达的LncRNA,并选取LncRNA(TCONS_02477925)开展研究.发现该LncRNA具有2个外显子,属于典型的基因间LncRNA(Intergenic LncRNA),转录本全长1 537 nt,基因组定位于19号连锁群(Linkage Group 19,LG19)上,并且该基因在卵巢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精巢.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LncRNA主要表达在I和II时相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转录组测序结果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qrsl1和rtn4ip1可能是该LncRNA的cis靶基因,并且2个靶基因在卵巢中表达丰度较高.因此,本研究表明该LncRNA在罗非鱼卵母细胞发育和性别分化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简称吉富鱼)从淡水移入不同盐度咸水的平均 死亡时间(MST)和半数死亡时间(ST50)的研究结果表明,MST和ST50值随移入盐度(S)增高而减少,相关性非常显著,其关系式为:MST=494.5/(S-17.0)(P<0.01),ST50-495.1/(S-17.1)(P<0.01)。96h半致死盐度(MLS-96)随吉富鱼体重增是增大相关性也非常显著,其关系式为:MLS-96=15.6W0.045(P<0.01)。吉富鱼适宜在0-12的盐度下养殖,在24‰以上的盐度下不宜养。  相似文献   
13.
DIG标记罗非鱼DNA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Hac Ⅲ/33.6、HacⅢ/33.15Hinf I/33.6、Hinf I/33.154种限制酶/探针组合对奥利亚罗非鱼、美国尼罗罗非鱼、沙市尼罗罗非鱼三种群体罗非鱼进行非放射性DNA指纹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罗非鱼群体中4种限制酶/探针组合都能产生具有种属特异性和个性特异性为鉴别上亚罗非鱼的分子遗传标记。4种限制酶/探针组合在奥利亚罗非鱼、沙市尼罗罗非鱼、美国尼罗罗非鱼检出的个体平均图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液脂肪代谢的影响,选择均重为(2.63±0.16)g的健康的315尾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投喂3组不同脂肪水平的等氮低脂肪组、中脂肪组、高脂肪组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分别为3.71%、7.67%和16.55%),饲养90 d。禁食48 h再投喂,摄食不同脂肪饲料后0、6、12、24、48 h取样测定试验鱼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糖含量。结果显示:在48 h内,吉富罗非鱼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摄食后同一时间点,摄食高脂肪试验鱼血液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显著高于低脂肪组(P<0.05),而血糖无显著变化,但有下降的趋势。结果说明:摄食后48 h内,吉富罗非鱼摄食低、中脂肪水平饲料后血液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呈现单峰波变化规律,高脂肪诱导血液甘油三酯合成代谢,但没有改变其变化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微卫星标记技术因其引物通用性强、检测快速、多态信息含量高等优点发展并成为各种物种基因组作图的首选标记。本文利用11个微卫星标记分析14个尼罗罗非鱼家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尼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家系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1个微卫星位点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36;14个尼罗罗非鱼家系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杂合度、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499 3、0.558 3、2.608 0,表现为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对14个尼罗罗非鱼家系间的遗传距离分析发现,家系NT207与NT213遗传距离最小,为0.204 4;家系NT208与NT210遗传距离最大,为0.760 9。14个尼罗罗非鱼家系间的平均遗传相似性指数为0.649 6,平均遗传距离为0.440 2。UPGMA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家系NT215、NT218、NT210与NT211构成一个分支;家系NT214、NT203、NT206、NT207、NT213、NT217、NT209与NT216构成另一个分支;而家系NT208、NT201与其他家系的遗传距离则较远,分别构成独立的分支。  相似文献   
16.
鱼皮明胶蛋白膜的制备及其性质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罗非鱼鱼皮提取明胶制备蛋白膜,考察了浸提条件和戊二醛的添加对明胶蛋白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罗非鱼鱼皮可以制备成无色透明的明胶蛋白膜.在80 ℃水浴条件下,伴随着明胶浸提时间的延长,膜的抗拉伸强度(TS)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浸提时间为1.0 h时达到最大值.而膜的断裂延伸率(EAB)和水蒸气透过率(WVP)则随着浸提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然而,浸提时间对膜的透光率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当利用质量分数为1%~4%(相对明胶蛋白)的戊二醛对蛋白膜进行改性时,膜的TS、EAB、WVP和溶解性均明显下降,而蛋白膜的色泽变黄,紫外线阻隔能力增强.利用SDS-PAGE分析发现,戊二醛的添加会使明胶分子发生交联反应,且反应更易在高分子成分之间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茶渣蛋白提取物(tea residue protein extract, TRPE)作为新型植物源蛋白在水产饲料中的可应用性,以TRPE替代基础饲料中的鱼粉或豆粕,分析其对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代谢状态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TRPE替代的鱼粉质量分数为15%时,吉富罗非鱼可正常生长;当TRPE替代的鱼粉质量分数超过30%时,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下降20%以上,转氨酶活力升高10%以上,溶菌酶活力提升约2倍;当TRPE替代的豆粕质量分数为50%时,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但其溶菌酶活力提升约1.5倍. TRPE可提升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但过量取代鱼粉会导致基础饲料中必需氨基酸水平下降,对鱼体生长不利;TRPE可取代基础饲料中50%的豆粕,且能保证鱼体在正常生长代谢下免疫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三个世代耐寒性能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闭锁群体继代选育法,以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的自然种群作为选育种群进行自繁,通过耐寒与生长性能评价及低温选育,获得埃及品系尼罗基础群和核心群各1个,基础群1 180尾,选留率30.50%;P0代核心群292尾,雌雄比例为1∶1,选留率16.48%;P1代核心群均由10个家系组成,每个家系选留80~100尾,选留率25%左右,核心群的个体在400尾左右。在核心群选育的基础上,应用巢式配对的方法配对P1代家系283个,产苗家系137个,配对成功率48.41%,产苗135 550尾;配对P2代家系91个,产苗家系42个,配对成功率46.13%,产苗30 400尾。选留的10个家系耐寒和生长性能结果表明,P1和P2代的平均半致死温度分别为8.07°C和7.75°C,比自然种群低7.88%和13.98%,平均相对存活率分别提高21.52%和26.35%,平均生长速度提高9.77%和18.90%;其中P1和P2代耐寒性能最好家系的半致死温度分别比自然种群降低9.13%和18.98%,平均相对存活率提高25.29%和30.34%,生长速度提高15.87%和33.00%。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耐寒选育P1、P2代的所有家系和核心群的耐寒和生长性能均高于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不同养殖环境下罗非鱼肠道菌群结构和相对丰度变化规律,选取稻田和池塘两种养殖环境下的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定期测定实验期间的水质指标(溶氧、水温、pH值和氨氮),取养殖202d的罗非鱼,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其肠道微生物,并分析不同养殖环境下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养殖水质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不同养殖环境的水质参数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发生变化。在两种不同养殖环境下,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个菌群相对丰度均较高。蓝菌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蓝菌门在稻田组的罗非鱼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高于池塘组,而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在池塘组的罗非鱼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高于稻田组;在属水平下,Cetobacterium,Paeniclostrdium和Romboutsia等菌属在稻田组罗非鱼肠道菌群相对丰度较高,池塘组罗非鱼肠道菌群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为Cetobacterium,Enterovibrio和Plesiomonas等。不同养殖环境下,罗非鱼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及丰度有显著差异,该变化可为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红罗非鱼"突眼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患“突眼病”的红罗非鱼眼球中分离出RT -E980 1菌 ,经人工感染试验确认为致病菌 .该菌大小为 (0 .6~ 1.0 ) μm× (1.3~ 2 .8) μm ,短杆状 ,单个、成对或链状 ,端生 3~ 4根鞭毛 ,革兰氏染色阴性 ,无芽孢 ,氧化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 ,MR、VP、H2 S反应阴性 ,能在SS、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 ,认为该菌系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种类 .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氟哌酸、环丙沙星、氟嗪酸、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敏感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