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9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采用乳化—凝胶法制备了海藻酸钙及其季铵盐衍生物微球,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搅拌速度、油水比例、季铵盐浓度等因素对制备海藻酸钙季铵盐衍生物微球形态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用红外光谱仪与光学显微镜对所制备的海藻酸钙季铵盐衍生物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对制备条件的优化,可制备出分布较均匀,形态较好的海藻酸钙季铵盐衍生物微球.  相似文献   
122.
电场调控载药丝素蛋白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永利  吕强  李明忠  张冰  朱鹤孙 《科学通报》2011,56(13):1013-1018
通过控制丝素蛋白在溶液中的构象, 在低于1 wt%的浓度条件下, 获得由纳米或微米球组成的丝素蛋白电凝胶, 并通过调节制备参数, 初步实现了丝素蛋白微球在200 nm~3 μm之间的尺寸调控. 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蛋白(FITC-BSA)作为模型药物, 载药实验结果表明, 在电场作用下, 随着丝素蛋白在正极自组装形成微球, 带有负电荷的药物在正极富集, 并包覆进丝素蛋白微球, 初始载药率可达75%以上, 药物能在120 h内缓慢均衡释放. 考虑到温和的制备条件(低压电场、室温或者低温、水环境)、丝素蛋白的可降解性及其同药物的良好相容性, 电场调控制备丝素蛋白微球体系有望成为缓释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和基因药物的优良载体.  相似文献   
123.
Functional hollow ceramic microspheres plated with Co-Fe were obtained through electroless plating techniqu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ightweight microwave absorbers.They were tre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by vacuum annealing method.The surface-coated hollow microsphe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XRD).The microwave electromagnetic loss and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hollow microspheres plated with Co-Fe were tested by network vector analysis.Th...  相似文献   
124.
为了制备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磁性复合微球,采用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金属氯盐分别作为SiO2和铁氧体的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将Fe3O4纳米颗粒分散于SiO2基体中的Fe3O4/SiO2磁性纳米复合微球,并用超临界干燥法对其进行干燥。利用X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透射电镜(TEM)和振动试样磁场计(VS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粒子包覆完好、性能优良、分散性良好,制备颗粒的粒径为30 nm,比饱和磁化强度为84.09 A.m2/kg。  相似文献   
125.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聚(丙烯酯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单体)核/壳型胶乳,用TEM、AUTOSIZER、DSC、TG及IR等手段对胶粒进行表征,探讨3种不同交联单体及含量以胶粒结构形态、胶乳性能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交联单体不同,但胶粒都量核/壳结构;随交联单体含量减少,粒径逐渐减小;交联单体尽可能地分布在粒子表面;热处理过程中功能基团之间发生交联反应,使得胶  相似文献   
126.
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交联PMMA微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在甲醇中制备了含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的PMMA微球,讨论了聚合过程中的引发剂、稳定剂、溶剂体系和EGDM的浓度等因素对微球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交联剂质量分数增加会使微球的粒径变小,多分散指数先变小然后增大;引发剂的质量分数的增加会使微球的粒径增大,但粒径分布变宽;增加稳定剂的质量分数会使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均变窄;溶剂体系对微球的影响相对复杂,并不呈现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7.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可聚合型分散剂,甲醇为分散介质,研究了苯乙烯的分散聚合,制得了表面带正电荷的粒径为0.98~2.78μm,分散系数为0.04~0.25的聚苯乙烯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形貌,探讨了分散聚合过程及分散剂浓度等反应参数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St)/m(MeOH)为0.1、m(DMC)/m(St)为0.02和m(AIBN)/m(St)为0.02时,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系数最低(为0.04),粒径为2.78μm。  相似文献   
128.
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为单体,采用浓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得到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研究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热降解性能,并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等对该微球粒径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越多,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粒径越小;二乙烯基苯用量越多,微球粒径也越小.  相似文献   
129.
一种新型金属螯合亲和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正庚烷乳液中生成1.5μm的无孔脲醛树脂-二氧化锆复合微球基体,其与丙烯酸甲酯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后,通过亲核取代反应与螯合剂亚氨基二乙酸(IDA)键合,制成IDA-UF-ZrO2固定相,此固定相与铜离子(Ⅱ)螯合后,形成金属螯合亲和色谱固定相(Cu-IDA-UF-ZrO2).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样品,考察了两种新合成的固定相的色谱性能,结果表明BSA在Cu-IDA-UF-ZrO2上的保留时间比在IDA-UF-ZrO2上的保留时间有所增加,同时BSA在Cu-IDA-UF-ZrO2上的保留主要受固定金属离子与蛋白质侧链上氨基酸间配位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0.
介绍了一个与材料科学有关的综合化学实验—多级CdSe微米球的水热合成、表征及光学性能。实验涵盖材料化学、无机合成和仪器分析等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微/纳米材料的基本知识,掌握水热法合成微/纳米材料的原理和方法,并了解分析微/纳米材料物质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基本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