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7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71篇
系统科学   75篇
丛书文集   107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3681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了生理介质中苦参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在0.30~1.20V(相对于SCE)的电位窗口内及0.15mol/LNaCl水溶液中,苦参碱在0.92V附近产生了一个不可逆氧化峰,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电极反应受扩散步骤控制.运用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苦参碱的峰电流与其浓度的关系,确定了浓度测定线性范围4.0×10-4~1.4×10-2mol/L,检测限为(4.0±0.02)×10-4mol/L.用该方法测定了相应药物中苦参碱的含量,相对偏差在0.6%以内,平均回收率为100.0%~101.0%,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02.
双酚A在多壁碳纳米修饰电极上电化学性质及其测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出1种多壁碳纳米管化学修饰电极,详细研究了双酚A(SPA)在多壁碳纳米管化学修饰上的电化学行为,并提出了一种灵敏的、简便的直接检测双酚A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在0.30V富集后,双酚A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MWNT-GCE)电极上出现一个灵敏度高、峰形好的氧化峰.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峰电位位于0.58V.多壁碳纳米管薄膜对双酚A的氧化表现出一定的催化作用,能显著提高双酚A的氧化峰电流.优化了测定参数如:底液的pH,修饰剂的用量、扫描速度,富集时间等.双酚A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8~2.0×10-5mol·L-1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富集3min后的检出限为2.0×10-8mol·L-1.用此方法测定了塑料中双酚A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3.
LiCoO2电极中锂离子的扩散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使锂离子电池在较高的充、放电倍率下满足动力型电源的需要,对LiCoO2中锂离子的扩散性能进行了理论推导及试验测定。以球状电极模型对LiCoO2电极进行了处理,在简化的假设条件下,推导出LiCoO2电极的扩散电流表达式,并可求得锂离子在LiCoO2电极中的固相扩散系数DLi 。研究结果表明:I对t-1/2在10~150s表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合;不同晶粒大小的LiCoO2样品扩散系数有很大差别,相差1个数量级以上;锂离子扩散动力学特征是由LiCoO2的晶粒尺寸决定的,与其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及表面形貌等参数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104.
营养液组份检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动态矩阵控制引入营养液组份控制领域,并提出一种“模型改造”的方法:将激励信号引入非自衡对象,使其变为一阶稳定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动态矩阵控制可以将营养液中的各组份浓度控制在设定值.  相似文献   
105.
Photocatalytic effect of nature and modified V-bearing rutil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natural rutile TiO2, which displays photocatalysis on degrading halohydrocarbon pollutants, was reported. The rutile contains up to 1.22% V2O5 (weight percent). Substitutions of Ti by V, as well as Fe, Cu and Zn, result in lattice distortions and defects. Grinding, heating and quenching modify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ruffle, and consequently increase its photoactiv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heating and quenching treatments enhance visible-light absorption of ruffle, especially at 1000 and 1100℃. Ground rutile is effective to degrade tetrachloroethylene and trichloroethylene. While, heating at 1000℃, and quenching at 1000 and 1100℃ distinctly improve degradation rate of samples. The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natural rutile have particular capabilities in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especially in degradation of halohydrocarbons.  相似文献   
106.
频率捷变的相控阵雷达目标多径DOA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频率捷变在相控阵雷达目标多径DOA估计中的应用,并采用修正的MUSIC算法(MMU-SIC)以提高多径信号DOA估计性能。频率捷变不仅可以去掉直射信号与反射信号的相关成分,而且可以消除严重的信号对消现象。而修正的MUSIC算法则可以将相关信号源的相关性大大降低,从而改善了传统MUSIC算法对相关信号源的DOA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107.
一种用于多径衰落水声信道的盲均衡算法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水声数字通信中,严重的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是影响通信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研究了一种分数间隔判决反馈盲均衡结构,以有效地克服水声信道多径衰落的不利影响。同时,针对水声信道的时变多普勒特性,在分数间隔判决反馈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修正常数模分数间隔判决反馈盲均衡与二阶数字锁相环相结合的盲均衡算法,以纠正信道引入的载波相位旋转。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将该算法与常数模波特间隔判决反馈盲均衡算法进行了性能对比,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因此,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生物降解高分子--聚乳酸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然矿石--改性片麻岩为聚合反应的催化剂,通过直接缩聚方法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聚乳酸.并应用FTIR,^1H-NMR,DSC等测试手段对两种不同催化剂制备的聚乳酸的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同时也研究了反应时间对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谷胱甘肽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用于Cr(VI)离子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谷胱甘肽(GSH)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用于Cr(Ⅵ)的测定.实验表明,在0 02mol/LH2SO4 0 1mol/LNaNO3溶液中,在 1 00~-0 40V电位范围内进行循环伏安扫描,于 0 29V(Vs.SCE)处获得铬的还原峰信号、 0 65V(Vs,SCE)处获得铬的氧化峰信号.Cr(VI)在GSH/Au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比裸金电极有明显的改善,峰电流更为灵敏,且还原峰电流随着Cr(VI)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选择 0 29V的还原峰作为分析信号,运用1 5次微分线性扫描伏安法对铬进行了定量分析,线性范围为1 0×10-8~1 0×10-6mol/L,检测限为1 0×10-9mol/L.将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湖水样品中铬含量的测定,以ICP进行对照实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0.
红蓼是一种药用植物,药用后的红蓼残渣表面粗糙,内部疏松多孔,是一种较好的吸附载体。用冰乙酸对药用后的红蓼残渣进行改性处理,用改性后的红蓼残渣对废水中Cu~(2+)进行循环吸附研究。ICP分析表明,冰乙酸改性之后,红蓼残渣对废水中Cu~(2+)的吸附效率达到95.6%,远高于未改性红蓼残渣的吸附效率(59.2%)。3次循环吸附后,吸附效率仍达到87.3%。结果表明,对药用后的红蓼残渣进行酸改性制得的吸附材料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