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基于北京市部分城区的农民工子女为调查对象,对其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前期调研数据对现状进行图表和文字说明并分析,对农民工子女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三方面均与北京市户籍儿童存在差距,并表示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82.
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之后三百余年间,或因中央王朝为加强在南部边疆的封建统治而通过的行政手段,或由于统一而自然发展的中原内地与南部边疆的往来联系,大量中原内地人口通过实边戍守、行军打仗、政治流放、仕宦任职、避乱流寓、经商贩运等途径进入南部边疆的交趾地区。两汉中央王朝之所以能够始终维持对这一地区稳固的郡县统治,不仅因为她于此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合理经营,也与通过各种途径徙居交趾的内地移民有着重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农民工就业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迄今为止我国仍没有建立有效的农民工培训模式。市场在提供农民工发展层面的培训和特殊培训时是有效的,但是市场在提供农民工生存层面的培训时会出现失灵问题。只有针对不同的农民工培训需求,建立多层次的就业培训模式,才能提高农民工的培训效率。  相似文献   
84.
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回流的动态特征,并探究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回流的真实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后期农民工流动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主动回流"特征;政策累积效应、收入差距缩小、推拉力量重构、利益诉求多元、产业梯度转移和人口红利下降是西部地区农民工"主动回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和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等引导西部地区农民工合理有序流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5.
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关系到该群体的市民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视人口流动为行为,以较具代表性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从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行为主体、流动行为现状、流动行为影响因素与流动行为效应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流动研究现状。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来研究的重点,即在与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行为匹配的分析框架下,以流出地为调查区域,研究不同流动模式的影响因素与效应。  相似文献   
86.
外来工子女的问题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和谐,而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知识性、平等性等决定了公共图书馆为外来工子女服务是可行而必需的。公共图书馆应从减少社会歧视、增强文化认同、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着手,注意处理好长期性、平等性、协同性等问题,真正为外来工子女服务。  相似文献   
87.
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正日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对于其生存状态的调查也引起各方关注。从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不幸福的生存状态入手,着重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点、社会支持、心理状态等方面分析其不幸福的原因,能够明确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88.
张晞 《科技信息》2010,(21):167-168
运用访问调查、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改善江、浙、沪地区外来人口学校学生体育参与预计所带来的社会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善江、浙、沪地区外来人口学校学生的体育参与有利于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有利于促进外来人口子女向上流动,促进城市化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9.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了解常州市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的现状,并归纳其特点,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辅导活动,凝练家庭教育服务团队,创新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流动儿童社会融入,促使其高水准地融入城市生活与学习。  相似文献   
90.
针对青年农民工劳动时间过长、工资被恶意拖欠与克扣等法律问题,党和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青年农民工基本权益保障,但缺乏有效机制。为了依法维护和切实保障青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基本权益,需要构建政府部门、工会组织、非营利组织、城镇社区、新闻媒体和青年农民工等诸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青年农民工基本权益保障机制,以对青年农民工基本权益保障和城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