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丛书文集   1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铝合金表面化学复合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铝合金表面进行Ni-P -SiC化学复合镀 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显微硬度计等仪器对复合镀层的表面状态、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镀液中SiC粒子添加量的增加 ,镀层中SiC的含量也不断增加 复合镀层中SiC粒子均匀分布于Ni-P基体 ,通过系列的工艺实验 ,找出了SiC的最佳添加量 同时对铝合金的预处理工艺进行对比研究 ,简化了铝合金表面化学镀的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2.
Fe—C马氏体硬度的价电子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固体和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同时考虑键距差和磁矩差,建立了Fe-C马氏体的价电子结构.假设马氏体是由含C的和不含C的两种结构单元自由组成.不含C单元中的Fe原子处在与α-Fe相似的A型杂化第8阶上,则晶格常数、平均磁矩、最强键上的共价电子对数分别为a  相似文献   
93.
采用JSM-6480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Wilson Tukon 1102维氏硬度计研究了时效处理对17-7PH不锈钢微观组织和维氏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7-7PH不锈钢经过0 ℃/30 min深冷处理后,在560 ℃进行时效处理,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维氏硬度逐渐降低,未进行时效处理时的维氏硬度最高,为481;-73 ℃/8 h深冷处理后,再510 ℃/30 min时效处理,达到峰值时效硬度,维氏硬度为500,继续延长时效时间,维氏硬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4.
采用激光金属沉积技术制备TC4钛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分析TC4钛合金成型件的物相结构、组织形貌、缺陷裂纹、维氏硬度,以研究打印过程中的激光功率和扫描速率对TC4钛合金组织及缺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沉积态TC4钛合金以密排六方结构的α相为主,存在少量的体心立方结构的β相,主要含有细针状、片层状组织。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TC4钛合金的缺陷逐渐减少。随着扫描速率的升高,柱状晶的宽度和熔覆层间距逐渐减小。激光功率为550 W、扫描速率为600 mm/min时,TC4钛合金的最大维氏硬度达到409。  相似文献   
95.
分别给出了能量为350keV的Xe~+注入Cu/Ti双层(RT)和 Cu/Ti多层(LN)薄膜后的表面硬度和电阻的测量结果,研究了混合后的上述性质的时效效果,同时进行了TEM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u/Ti离子束混合后的表面硬度和电阻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硬度显著提高。经100—400℃退火后,其表面硬度和电阻的变化主要受退火前的混合程度、热处理引起的相变及损伤恢复程度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6.
本文探讨了激光表面处理灰铁的工艺。运用1.2kW CO_2激光加工机重熔普通灰铸铁表面并进行合金化处理。结果表明,激光表面处理时白口深度的大小与激光器工艺参数P/(Dv)~2/1成线性关系,且受表面涂料的影响;白口层深度与熔区表面硬度成指数关系,白口深度越大,则硬度值越高。激光表面处理后,试样自表层起可划分为3个区域,即:熔化区,组织为莱氏体;热影响区,组织为针片状马氏体和隐晶马氏体;基体区,组织为珠光体。  相似文献   
97.
讨论了测定水中总硬度时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水样温度、pH值、反应时间、重金属和氧化性物质等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8.
本文对不同显微组织切屑样品,用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一、二变形区中组织的变化情况,证实了切屑形成是“微区热加工”过程,而碳化物则发生破碎、溶解和“球化退火”过程,在相近硬度下,钢在切削时,球状碳化物组织比片状碳化物组织所耗的能量少。  相似文献   
99.
Mo_2C 相价电子结构及其本质硬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对Mo2C相的价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近似平行于c轴方向分布的Mo—C原子键最强,Mo—Mo原子键次之;垂直于c轴方向分布的Mo-Mo原子键也是强健,从而解释了Mo2C相本质硬度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根据钢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含碳量)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运用理论计算法来估算钢在退火状态下的大政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