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微米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O4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微米级和常规固相反应方法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O4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比较,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慢扫描循环伏安(SSCV)、交流阻抗(EIS)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米级的尖晶石LiMn2O4,颗粒均匀,晶体结晶性好;在10次慢扫描循环伏安曲线中,容量衰减相对较小;从材料的交流阻抗谱中可看出,随着循环的进行,靠近循环伏安峰电位附近的电荷转移电阻变化小. 相似文献
12.
亚微米弹性微位移工作台系统的设计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精密微位移工作台系统是实现亚微米级定位精度的关键技术。文中推导出柔性铰 键在R≤t条件下的理论设计公式,用该理论设计并研制了亚微米弹性微位移工作台及 其闭环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分辨率优于 0.01 μm,定位精度达±0.03um.满足亚 微米级定位精度的要求,从而证明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符。 相似文献
13.
醇/水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微米级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乙醇 水介质中通过分散聚合方法合成了单分散性好,交联度高,粒径在3~5μ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考察了单体、引发剂、稳定剂、交联剂浓度和介质配比对粒子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联剂、引发剂浓度增大,聚合速率增大,粒径呈增加趋势;稳定剂浓度增大,粒径减小.粒径在单体浓度为100g·L-1时出现一个最小值.初步探讨了聚合方法对粒径、粒径分布及粒子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膜为基材,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化学腐蚀,控制适当的条件,得到了不同形貌的AAO基氧化铝表面.采用氟硅烷修饰后,对其进行了接触角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表征.结果表明:刻蚀过程中,AAO膜多孔表面层及多孔本体层中孔壁较薄的部分首先被溶断,样品干燥过程中,在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了沟壑状微米级狭长裂缝.当AAO膜本体层大部分孔壁被溶断后,就形成了氧化铝纳米线.在其自身重力及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氧化铝纳米线聚积成微米级簇状结构,从而形成蜂巢状微米纳米相结合的双尺度阶层结构.这种蜂巢状结构修饰氟硅烷后,其对水的静态接触角(151.7°)远远高于氟硅烷修饰的纳米孔洞结构表面(138.3°)和光滑表面(101°).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类壳聚糖抗菌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体培养基体外抑菌法,研究了市售壳聚糖、自制水溶性壳聚糖和微米化壳聚糖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变形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改性产物的最低抑菌质量分数降低;水溶性壳聚糖对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另2种壳聚糖对不同菌种的抑菌效果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生物质微米燃料(BMF)在旋风气化炉中的空气气化特性.在没有外热源的工况下,整个气化过程所需的热能由部分微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供应.研究空气当量比(ER)、微米燃料粒径对气化特性的影响.当ER=0.32时,H2的含量和气化效率最高,分别为6.32%和38.22%;当ER=0.28时,可燃气的含量最大,达到27.1%.随着BMF粒径减小,气化室温度、可燃气含量、H2的含量、碳转化率、气化效率和燃气热值都显著提高,分别可达953℃、29.7%、8.26%、60.07%、40.56%和4246kJ/m3. 相似文献
17.
18.
非阻塞性颗粒阻尼加筋板振动功率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工程上常用的加筋板结构,推导出了加筋板振动方程,并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对方程进行了求解,从理论上分析了激励位置、肋骨和非阻塞性颗粒阻尼(NOPD)对板结构振动功率流的影响规律。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NOPD能有效地抑制振动能量流的输入及峰值功率流,从而有利于降低板的噪声辐射;当肋骨数目一定时,激励位置靠近加筋板结构的边角、沿矩形板的长度方向加肋和选择比重较大的NOPD,均更有利于减少输入到结构中的能量流。研究结果为该类结构的结构优化设计和阻尼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海面3-5微米红外热像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天背景红外热像的理论建模对于研究舰船目标的红外热像理论模型是相当重要的。该文重点研究了3-5微米波段海面红外热像的理论模拟方法。使用了国际标准的 JONSWAP 模型,并且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来模拟海面的粗糙程度。同时,充分考虑了太阳、天空等各个环境参数,利用计算机数值计算方法理论模拟了海面3-5饿波段红外热像,并研究了探测器的仰角对热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含水油田水驱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在空间上呈高度分散状态,层内矛盾、层间矛盾及平面矛盾突出,定流度驱油剂与非均质油层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通过调整水-气-油-化学剂分散体系的比例和分散方式,可实现对驱替系统的流度调控,达到扩大波及体积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高含水油田的原油采收率。模拟微小孔道,建立了微米管微分散体系流动性能评价方法,系统测试和评价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处于流动状态中的分散驱替体系的表观黏度和流动阻力,为新型分散体系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