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Angiogenesis is very important for many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ngiogenesis are unclear.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ngiogenesis and to develop treatments for "angiogenesis-dependent" diseases, 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a suitable in vitro angiogenesis model. In this study, we created a novel in vitro angiogenesis model based on a microfluidic device. Our model provides an in vivo-like microenvironment for endothelial cells (ECs) cultures and monitors the response of ECs to changes in their microenvironment in real time.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this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researching angiogenesis, the effects of pro-angiogenic factors on ECs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tube-like structure formation were investigated. Our results showed the proliferation rate of ECs in 3D matrix w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by the pro-angiogenic factors (with an increase of 59.12%). With the stimulation of pro-angiogenic factors gradients, ECs directionally migrated into the Matrigel from low concentrations to high concentrations and consequently formed multi-cell chords and tube-like structur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vice can provide a suitable platform for elucidating the mechanisms of angiogenesis and for screening pro-angiogenic or anti-angiogenic drugs for "angiogenesis-dependent" diseases.  相似文献   
22.
采用国产单克隆抗体酶标试剂盒(McAb—ELISA)对广东某地区无乙肝症状的298人作了血清前S_2蛋白及抗前S_2检测,同时检测各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M)及肝功能。全部检测对象肝功能正常。前S_2阳性率7.72%。抗前S_2阳性率5.70%。前者与HBsAg及其它乙肝病毒复制标志(HBcAg、PHSA-R、HBcAg、抗-HBcIgM及HBVDNA)有平行关系,后者则与抗HBs有平行关系。结果提示前S_2可作为一项敏感的HBV复制及传染性的指标,抗前S_2是一项乙肝感染的恢复标志,二者有重要的流行病学与临床意义,检测证实人群中存在相当数量的HBV携带者和隐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23.
苦瓜中降糖物质的提取及其降糖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苦瓜果实中提取到一种具降糖活性的蛋白质粗结晶,放射免疫分析(RIA)表明,该物质不是胰岛素,与Khanna等人的报道不同。  相似文献   
24.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综述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主要分为三大类: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引用文献89篇。  相似文献   
25.
利用压电陶瓷驱动器产生的脉冲惯性力来驱动和扰动微流体,实现了粉体流的均匀离散和微喷射,具有数字可控性.设计了一种粉体微混合器,该微混合器将玻璃微管道拉制仪拉制的三根微管道组合起来,形成含有两个进口与一个出口的微流道,无需复杂的玻璃微加工技术及键合、芯片钻孔等工艺.工作时通过数字化控制每一根进料微管道内的粉体喷射至混合腔内,实现粉体的微混合,最终生成的混合物由微混合器出口喷射而出.进行了300目银粉和280目刚玉粉的混合实验,证明该混合器可以用于粉体的微混合.  相似文献   
26.
根据生物素标记反应的不可逆性,设计了一种基于磁性分离的快速纯化方法。该方法使用固定在磁性粒子上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与生物素标记甲状腺素(T4)反应后过量的活性生物素试剂继续反应,形成磁性粒子-BSA-生物素复合物,再通过磁性分离可快速除去复合物。实验中用酶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过量的活性生物素试剂和磁性粒子的反应程度,并用竞争抑制反应证明了经磁性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为高纯度生物素标记的T4。该纯化方法解决了小分子物质生物素标记后难以用传统方法纯化的问题,操作快速、简单,特别适用于小分子生物物质进行生物素标记后的纯化。  相似文献   
27.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法、 比色法联合检测确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53例)、 乙型病毒 性肝炎(80例)、 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34例)患者同份血清的肿瘤标志物甲种胎儿蛋白( AFP)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 结果显示,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血清TSGF和AFP与其他 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 原发性肝癌组中TSGF与AFP联合阳性检出率为96.2 %. 关键词: 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甲种胎儿蛋白;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原发性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测定(PCR—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方法检测血液肿瘤细胞株HL—60、K562、Raji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PCR—ELISA方法是将端粒重复序列PCR变性产物与地高辛标记且对端粒重复片段特异的探针杂交,杂交产物通过ELISA进行测定。PCR—PAGE法是将端粒重复序列PCR产物直接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通过硝酸银染色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在端粒酶PCR—ELISA方法检测中,PCR在25-35次循环之间,吸光度A值与循环次数呈线性关系,35-45次循环己达到平台期。PCR—ELISA法检测显示HL—60、K562、Raji细胞均表达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吸光度A均值分别为2.362、2.336、2.145。对HL—60、K562、Raji细胞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的PCR产物直接进行PAGE电泳、银染均呈现3条以上间隔6bP的特征性阶梯状条带。结论:对端粒重复序列PCR产物可同时进行ELISA检测和PAGE—银染,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ELISA法更为灵敏而简单,且可相对定量。  相似文献   
29.
光电化学免疫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电化学分析是近年建立起来的一种基于物质的光电转换特性而进行检测的新型分析方法,它具有灵敏度高、设备简单、易于微型化等特点.光电化学免疫分析则是光电化学分析与免疫反应的结合,体现了光电化学传感的高灵敏度和免疫反应的高特异性.其基本方法原理是,在光照条件下,光电活性物质将免疫反应转变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待测物的定量测定.在过去10年中,伴随着光电化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光电化学免疫分析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本文介绍了光电化学免疫分析的方法原理和特点,对其代表性的研究工作进行介绍和评述,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
开发了一种采用金属膜绿基玻璃作为芯片制作材料,在玻璃上旋涂光刻胶层,制作微流控芯片的工艺.针对光刻胶层不耐刻蚀液腐蚀的特点,优化了涂胶、匀胶、预烘、曝光、显影、坚膜等制作工艺步骤,使得制作工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自制玻璃微流控芯片的通道深度可以达到36μm,宽度可以达到150 μm,最大有效直线长度可达150 mm,芯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