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Water-resistant films were prepared by coating the surface of regenerated cellulose films with castor oil-based polyurethane (PU)/ poly-(methacrylate-co-styrene) [P (MA-St)]. The effects of the ratio of PU to P (MA-St) copolymer on tensile strength (dry and wet states), vapor permeability, size stability, and water resistivity of the coated films were studied. The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cellulose and the PU/P (MA-St) coating was analyzed using infrared (IR), ultraviolet (UV),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ater resistivity of the coated film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nd the biodegradability was displayed, when the ratio of PU to P (MA-St) was 8∶2 by weight. The chemical bonds and hydrogen bonds between the cellulose, PU, and the copolymer exist in the coated films. It is regarded that PU/P (MA-St)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IPNs) were formed, and a shared network of PU with both the cellulose and the coating in the coated film occurred simultaneously resulting in a strong bonding between the coating layer and the film. Supported by the State Economy and Trade Commission of China Gong Ping: born in 1963, Ph. D candidate  相似文献   
172.
实验设计了6个不同鸡腿菇培养基配方,分别提取其在菌丝半袋、菌丝满袋、原基、幼菇、成熟5个生长阶段粗酶液,通过测定纤维素酶、漆酶和淀粉酶活性,初步揭示出不同培养基对鸡腿菇纤维素酶、漆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各种酶的活力大小有影响,但各种酶活性在不同基质中变化规律一致,基质成分对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3.
利用热天平对两种植物生物质(辐射松和稻壳)及其三组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别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进行热重分析,调查这些样品随热解温度的失重情况以及热解动力学.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半纤维素的DTG曲线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实验样品的规律,即DTG曲线的峰值向低温区移动.使用Kissinger微分法、FWO法和Popescu法联合对热解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反应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以及最可几机理函数,其中Jander方程G(α)=123[1-(1-α)]为纤维素、辐射松和稻壳的最可几机理函数,反Jander方程123G(α)=[(1+α)-1]为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最可几机理函数,可以较好地解决植物生物质及其三组分的动力学参数的求算.  相似文献   
174.
采用水溶液法,以高碘酸钠为氧化剂制取氧化纤维素,又与亚硫酸氢钠(NaHSO3)进行磺化反应,制备出氧化一磺化纤维素型减水剂。通过红外光谱(IR)、凝胶渗透色谱仪(GPC)表征改性效果,以水泥净浆流动度为参考标准,考察醛基含量、磺化度对其减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晶纤维素经氧化、磺化改性后分子量降低,当羰基含量为0.66%,磺化度(摩尔取代度)为0.43时减水剂减水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175.
生物质三组分热解反应及动力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重分析法考察了生物质中三种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热解反应行为,以Coats-Redfern积分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解析,建立了该三组分热解反应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分子结构上的不同使得该三组分的热解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在所考察的温区内纤维素的失重量约为86%,半纤维素模型化合物木聚糖的失重量为69%左右,而木质素的失重量仅为51%;热解反应深度按照纤维素、木聚糖和木质素的顺序依次降低;木质素和木聚糖的热解反应均可以用两个分段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但纤维素在低温区和高温区分别遵循一级和二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76.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晶型控制剂合成微米级球形碳酸钙, 并考察不同因素对产物形貌和粒径的影响, 得到了合成球形碳酸钙的最佳条件. 采用X射线衍射、 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合成的碳酸钙晶型主要为方解石, 并有少量球霰石; 产物的球形度较好且粒径均一, 粒径为1~3 μm.  相似文献   
177.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二醋酸纤维素酯为接枝骨架,在真空熔融条件下通过meso-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二醋酸纤维素酯接枝聚乳酸的共聚物(PLA-g-CDA).使用FTIR,DSC和拉伸实验等多种表征手段对接枝共聚物的性质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原料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氛围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并对接枝共聚物的成膜性、相容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真空反应环境下,原料meso-丙交酯与二醋酸纤维素酯的投料比为4∶1,催化剂辛酸亚锡用量为二醋酸纤维素酯质量的5%,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30min时,产物的接枝率达到72%.随着PLA接枝率的升高,PLA-g-CDA更容易成膜,相容性得到改善,力学性能也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78.
通过将纳米微晶纤维素(NCC)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上,制备了纳米微晶纤维素改性的石墨烯(NCC-RGO),并将其作为填料,用溶液混合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复合膜.对复合膜的结构及其吸水率,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CC能够有效的防止RGO的团聚,NCC-RGO能在水中稳定分散.NCC-RGO作为填料能够减小复合膜的吸水率,提高复合膜的拉伸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其中,NCC/RGO质量比为1∶1,NCC-RGO与PVA的质量比为1.0%的复合膜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9.
为探索纤维素分离提取的新方法,采用以1,4丁二醇(BDO)和氯化胆碱(ChCl)为氢键供受体的深度共熔溶剂(DES),分离提取废弃生物质玉米芯中的纤维素。通过实验考察了常压下ChCl与BDO物质的量比、温度、时间、液固比对纤维物质得率和纤维素含量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DT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对原料和产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ChCl-BDO物质的量比为1∶3、温度为180℃、时间为4h、液固比为20∶1时,纤维物质的得率为44.6%,纤维素含量为77.8%,木质素的脱除率达到95%,半纤维素的脱除率为75%,纤维素基本不损失。FT-IR,TG/DTG,XRD,SEM分析表明,玉米芯经DES处理后,木质素、半纤维素被大量脱除,得到的纤维物质内部较松散,纤维素的结构基本未被破坏。DES在纤维素分离提取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0.
 气凝胶是一种具有纳米孔洞结构的新型固体材料,具有低热导率、低折射指数和低电阻率等特点,在隔热保温、吸附催化和高性能电容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气凝胶发展的历史及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探讨了纤维素气凝胶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纤维素气凝胶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