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6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城市污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的基础上,通过投加高效微生物凝剂产生强化生物絮凝作用,以提高强化一级处理出水水质,首先采用静态正交实验确定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的优化运行参数,然后通过两个动态实验(普通工艺和投菌工艺)的对比,证实了投加高效絮凝剂产生菌M-25能促进天然絮凝物质的产生,强化生物絮凝吸附作用,使污水COD,SCOD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3.7%,35.2%和74.2%,比普通工艺分别提高9.2%,7.2%和12.6%,有利于减少城市污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轻对自然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元古代碳酸盐岩沉积孕育了大量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但是对于相同时期的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微生物引起的沉积构造的研究却很少。在元古代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发现的最常晃的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是皱饰构造和变余波痕,前人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它们为微生物引起的沉积构造。在华北地台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砂岩层面上发育一些与变余波痕和皱饰构造共生的一种特殊的沉积现象,即纺锤状砂质碎片。通过研究证实这些砂质碎片是微生物与物理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也就是微生物席碎片。其发现有益于以后对类似沉积构造的研究;也有助于认识和了解中元古代生物群演化、古生命环境。  相似文献   
3.
新型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传统絮凝剂在水处理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优越性,提出了絮凝剂的新发展方向是开发微生物絮凝剂.阐述了发展微生物絮凝剂的重要性及种类、结构特性、原理等问题并指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选择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化小叶章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箱控制CO2浓度,模拟CO2浓度升高对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受土壤氮素水平制约。不施氮和常氮处理,CO2浓度升高对其影响不显著;高氯处理,土壤中可利用的氮相对充足,微生物活性不受氮素限制,土壤微生物量碳显著增加。置于CO2浓度升高环境中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有增高的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上显著水平(P〉0.05)。施氮均促进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增加。图2,参13。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阳极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高通量测序能够高效地获取电化学生物膜的群落结构信息,产电模式菌Geobacter属在生物膜中占据着优势地位,其数量比例达到30%左右,其次的主要菌属为Thermovirga,Thauera和Syntrophorhabdus.对比电化学活性丧失前后的生物膜发现,虽然Geobacter菌属在丧失了电化学活性的生物膜中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但是放线菌门的细菌增长显著,其数量比例远高于正常阳极生物膜的0.5%,有可能是抑制生物膜电化学活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We consider finite state-space non-homogeneous hidden Markov models for forecasting univariate time series. Given a set of predictors, the time series are modeled via predictive regressions with state-dependent coefficients and time-varying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that depend on the predictors via a logistic/multinomial function. In a hidden Markov setting, inference for logistic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becomes complicated and in some cases impossible due to convergence issues. In this paper, we aim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utilizing the recently proposed Pólya-Gamma latent variable scheme. Also, we allow for model uncertainty regarding the predictors that affect the series both linearly — in the mean — and non-linearly — in the transition matrix. Predictor selection and inference on the model parameters are based on an automatic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scheme with reversible jump steps. Hence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can be used as a black box for predicting time series. Us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 illu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our algorithm in various setups, in terms of mixing properties, model selection and predictive ability. An empirical study on realized volatility data shows that our methodology gives improved forecasts compared to benchmark models.  相似文献   
7.
任意无向图的最小R边连通扩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以最少边集扩充一个任意无向图为R边连通图这一优化问题。给出了一个复杂度为O(|V|~5)的算法。利用该算法可最优地将所研究图形中任意两点达到所要求的边连通度。它发展了K边连通最优扩充的研究,从而使图的边连通扩充的研究在应用于网络结线的可靠性设计方面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吲哚美辛微生物及自然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PCPs)是一类新型环境微污染物,由于其“假”持久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微生物和光化学降解是这类物质在自然环境中的主要消减途径.以武汉地区春季太阳光为光源,引入固相萃取方法研究低浓度吲哚美辛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及自然光降解.考察吲哚美辛固相萃取条件,以及不同浓度、基质(Cl-、HCO3-、NO3-、Fe3+、腐植酸)及共存物(萘普生、呋喃唑酮)对吲哚美辛光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吲哚美辛在东湖水中微生物降解速率较快,而在长江水中降解很微弱.浓度范围为1-500μg/L时吲哚美辛的光降解速率常数(k)与浓度(C)成指数函数.  相似文献   
9.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稠油沥青质组分所占比例大的特点,通过室内菌种筛选,选育出适合克拉玛依稠油的微生物菌种,该菌种能够显著降解稠油中的沥青质。微生物吞吐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六口油井措施有效率100%,累计增油936.883t,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该技术为新疆油田稠油蒸汽吞吐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种工序简单、安全环保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的地基增强系统(ground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 GBAS)的完好性评估过程中, 使用误差包络理论计算保护级(protection level, PL)时, 误差模型存在的“厚尾”“不对称”“非零均值”等问题, 提出了基于稳定分布的误差包络理论。首先给出了高斯包络理论计算PL的模型; 其次推导了两参数与四参数稳定分布误差包络算法; 最后使用仿真数据和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 对多参数稳定包络模型的算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多参数稳定包络法在相似的计算复杂度下, 解决了高斯包络法建模时过于保守的问题, 显著提高了保护级计算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