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0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三种成矿模式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作者认为可用“演化成矿”,“活化成矿”及“演化和活化混合成矿”三种成因模式概括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过程.对三种模式的成矿机理及找矿意义的研究表明,与不同成因系列产铀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成因专属性存在着差别.与改造型产铀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成因类型较多,上述三种成因模式均可见到,而与同熔型产铀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则以“演化成矿”为主.属不同成矿模式的铀矿床其铀富集机理和成矿过程也不尽相同,故其找矿判别标志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2.
Au(Ⅲ)(H,Na)Cl/伯胺N1923体系活度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萃取剂浓度、氯离子浓度以及体系温度等因素对伯胺N_(1923)萃取Au(Ⅲ)的影响,导出了N_(1923)的活度系数与浓度的关系式,测定并计算出该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43.
本文阐明了河南镇平县祁子塘金矿的物质组成、金的富集规律和存在状态、金矿物颗粒的形态和粒度特征,并介绍了适合于该矿石的金的存在状态考查方法。  相似文献   
44.
本文重点介绍了电子顺磁共振谱、拉曼光谱、穆斯鲍尔谱、红外光谱、热发光光谱,对石英、黄铁矿、毒砂的含金与不含金的谱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寻找金矿床和评价金矿床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45.
安家营子金矿床是华北地台内的一个中型矿床,产在燕山期的斑状花岗岩之中。通过对安家营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讨论了该矿床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NaCl)分别为280~330℃和4.6%~10.6%。成矿流体的氧逸度为2.7×10 ̄(-31)~3.2×10 ̄(-31)pa,pH值为5.0~5.8。包裹体的化学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为Na ̄+-K ̄+-Cl ̄-H_2体系。  相似文献   
46.
海平面变化、黄河改道与贝壳堤发育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新世海侵高峰过后,海平面一直处于幅度不大(约1m左右)的振荡运动状态.对应四次小高海面时期,天津滨海平原上堆积了四道贝壳堤,黄河在本区入海,使贝壳堤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7.
硫脲对金、银、铜的反萃取能力和体系的酸度有关。利用此特点,通过调节体系酸度并采用分段反萃取可达到金与银、铜的基本分离。反萃取过程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温度60℃;反应时间大于5min;流比1/3;硫脲浓度1.2mol/L;酸度0.5mol/L HCl(反萃液Ⅰ)和1.5mol/L HCl和(反萃液Ⅱ)。负载有机相经两段共五级逆流反萃取后,金、银、铜的反萃率均达99.8%以上。将反萃体系在高流比混合澄清器中进行小规模生产性试验,结果与模拟平衡值相近,级效率达95%。用电沉积法将硫脲液中金和银、铜按不同的槽电压进行分离,所得硫脲贫液经调整后可返回反萃体系,反萃能力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48.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光、化学物相分析等研究和证实了方铅矿中次显微金的赋存状态,从而为金的选矿方法、流程设计及金的回收工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