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1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413篇
系统科学   518篇
丛书文集   108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40篇
综合类   4218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91.
为实现双人场景下人体行为的识别,利用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 FMCW)雷达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聚类的双人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密度的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聚类算法将FMCW雷达采集到的坐标数据聚类成不同的聚类群,使得每一个聚类群对应于单一人体的行为,再对其进行数据处理、特征提取后分别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分类,实现双人场景下人体行为的识别.文中分析行为特征量、动作关键点以及分类器对识别准确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两人场景中该方法对跌倒、坐下和行走的检测准确率分别可以达到100%、 93.8%和87.3%.  相似文献   
892.
As a novel bionic analytical technique, an electronic nose, inspired by the mechanism of the biological olfactory system and integrated with modern sensing technology,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areas. Moreover, recent basic research findings in biological olfaction combined with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promote its development both in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this review, the bas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inciple of biological olfaction and artificial olfaction are summarized and compared, and four olfactory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electronic noses are presented. Finally, a chaotic olfactory neural network is detailed and the utilization of several biologically oriented learning rules and its spatiotemporal dynamic propties for electronic noses are discussed.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phenomena and their mechanisms for biological olfaction into an electronic nose context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ill not only make them more bionic, but also perform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methods. However, many problems still remain, which should be solved by further cooperation between theorists and engineer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Creative Research Groups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60421002) and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me of China (Grant No. 2004CB720302)  相似文献   
893.
人脸图像的标准化,作为人脸图像预处理过程,是计算机人脸识别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论文给出了一种基于泰森多边形改进的人脸图像标准化算法.先对照片使用泰森多边形的方法进行图片预处理,然后再进行人眼定位,最后对利用三庭五眼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归一,将获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4.
自组织神经网络在空中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将自组织神经网络用于空中目标识别的方法,并基于此提出一个识别飞机及其诱饵红外图象的方案,提出目标表面的分形特征和熵特征,针对各特征量纲不统一,信息表达方式差异等特点,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来实现特征间的有效融合,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95.
提出一种基于部分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的煤和煤矸石图像识别方法.首先,对煤和煤矸石0~255级灰度图像的前部分灰度信息作灰度级压缩和灰度矩阵扩阶处理,对剩余灰度级部分保持原灰度级不变;然后,根据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分析理论,分别计算压缩扩阶后的煤和煤矸石灰度图像的能量、熵、惯性矩及相关性.最后,对煤和煤矸石各100张样本采集图像进行处理,并依据特征参数分类识别.结果表明:基于部分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的特征参数能够很好地对煤和煤矸石图像进行有效识别,总的正确率达到93.5%.  相似文献   
896.
基于对不完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分析,提出一种离线训练在线识别的目标图像识别与跟踪实验方法.实验将模板图像与目标实时图像之间的特征匹配问题转换为特征分类问题,并在成像自寻的导引系统上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持很高鲁棒性的同时,大幅减少在线目标识别的计算量,具有较强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897.
给出了一种提取与识别工程图形扫描图像中的尺寸字符的方法,提出了几种简便、易于抽取的字符结构特征,能有效地识别工程图形扫描图像中的手写字符.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到工程图形扫描输入后的智能识别软件CIRS5.0中,字符提取及识别率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898.
二聚雌二醇分子钳的合成及分子识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二亚甲基苯和二亚甲基吡啶桥联两发了子雌二醇,而得到一类新型的钳型分子受体,经MS,IR,^HNMR及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利用分光光谱滴定法考察基分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分子钳(moleculartweeger)可识别芳胺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899.
研究了车牌字符识别问题,针对车牌识别系统易受天气及光照变化影响的实际应用,将Gabor特征和协同神经网络应用在车牌字符识别中,提高了识别率.首先对车牌字符进行二值化和切分,然后利用Gabor滤波器提取车牌字符的特征参数;再利用协同模式训练特征参数,进而得出训练样本;最后根据协同神经网络进一步识别车牌字符.通过大量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不同场景、光照条件下,与传统方法相比,识别率有了较大改进,该方法在车牌识别领域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00.
张建宏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2):38-40,50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汽车车牌字符进行识别.该方法首先基于Rough Sets.思想获取初始规则和训练集,基于图像识别目标确定网络结构,通过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对网络进行优化.然后根据图像识别的模糊特性,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对汽车车牌进行精确的识别.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比常规识别算法识别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