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3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1篇 |
丛书文集 | 31篇 |
教育与普及 | 1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7篇 |
综合类 | 11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82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51.
萘氧化制苯酐催化剂活性微区模型的探讨*段世铎林强杨晓军刘慧英(天津大学化学系,300072,天津)(宁夏大学化学系,750021,宁夏银川)关键词萘制苯酐;催化剂;活性微区萘氧化制取邻苯二甲酸酐是典型的选择性多相催化氧化反应,历史上研究甚早.以往有关... 相似文献
952.
正交异性输液管的振动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QM分析正交异性输液管的振动与稳定性问题,研究了材料的各向弹性模量比值、管的细长比、管液质量比和剪切系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参数对输液管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使其临界流速降低,其中的一些现象与各向同性输液管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53.
954.
为了改善填料的分散性,采用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氯化咪唑(AMI)改性白炭黑(SiO_2),并制备改性白炭黑/炭黑/天然橡胶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热失重分析仪(TGA)等分析方法,研究AMI改性对白炭黑/炭黑/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AMI改性后,白炭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小,团聚倾向减弱,且与炭黑并用后在橡胶复合材料基体中的分散性改善,弥散效应和界面作用增强,改性复合材料的硫化反应活化能降低,综合力学性能提高。此外,离子液体用量的提高有助于复合材料分子链有序性的增加,使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增强。可见改性白炭黑与炭黑并用对橡胶有很好的补强效果。 相似文献
955.
根据发电机转速测量的技术要求,提出了多种可行测量方法,以及相应的分辨率和最低可测频率的计算。并着重讨论了Intel8253定时器/计数器为核心心的门探测量法,及80196KC16位单片机为CPU的捕 测量法,给出了硬件框图和编程要点。 相似文献
956.
区别于从宏观整体层面分析开源设计网络特征的做法,以某开源设计任务的方案胜出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结构洞的四项指标对其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协作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微观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方案胜出者在结构洞指标上具有共性,大部分胜出者具备较多的结构洞结构。在协作特征方面,方案胜出者与其邻接节点的协作性质分为"贡献型"、"交互型"、"独立型"三类,其中交互型最能利用开源设计群集智能的特点,提高设计任务的成功率;但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贡献型对社区中的群集智能利用程度中等;但利用效率最高。独立型的利用程度最低。进一步通过对其他十个任务中方案胜出者的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方案胜出者具备较多结构洞结构这一结论也适用于社区中其他任务;(2)在具备较多结构洞结构的方案提出者中,交互型的比例大大超过了贡献型的比例。 相似文献
957.
基于平板微热管阵列的新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集热特性的研究 《山东科学》2015,28(2):39-46
建立了平板微热管阵列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三维稳态模型,运用Gambit 及Fluent软件对单个集热单元的物理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和数值计算,对单管的换热及流动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偏差在12%以内,说明了模型建立的合理性。该研究为今后平板微热管阵列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进一步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8.
为降低微型轴流风扇叶根端壁区域二次流所引起的损失,根据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控制思想,提出一种在叶根前缘压力面侧设置微型直板的新型流动控制方法;以某微型轴流风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结合实验的方法,重点分析了不同安装角的涡流发生器对轴流风扇气动性能及内部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涡流发生器存在提高风扇静压与静压效率的最佳几何安装角,涡流发生器会对叶轮内部流场产生影响,由涡流发生器所形成的诱导涡与压力侧马蹄涡分支进行掺混,会削弱马蹄涡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由马蹄涡参与演变成的通道涡的发展,使叶轮流道中流体进行再分配;在宏观方面,结构匹配的涡流发生器可提高风扇的气动性能,当涡流发生器安装角度为15°时,在风扇高效运行区间内同原型风扇相比,安装涡流发生器的风扇其静压最多提高8%,静压效率最大可提升2.4%。对于大轮毂比微型轴流风扇,由通道涡所引起的二次流损失不容忽视,同时在对叶轮进行设计优化时应重视叶根端壁处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959.
为了进一步提高微热管的传热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纤维复合沟槽毛细吸液芯结构,对外径为8 mm、内部气体通道直径为4.5 mm的纤维复合沟槽的烧结式微热管(GF)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填充纤维的长度分别为2和5mm(对应的微热管分别记作GF2和GF5),并将GF与铜粉复合沟槽微热管(GA)进行对比.结果发现GF的传热性能更好:GF2和GF5吸液芯的平均孔隙率分别可达71.6%和76.3%,并能实现孔隙率的区域化分布;GF2的极限传热功率高达140W以上,输入功率为20 ~ 70W时,蒸发段、冷凝段热阻和总热阻都较低,分别稳定在0.04、0.03和0.07℃/W附近,具有很高的热传导率;输入功率为70W以上时,冷凝段及总热阻都有明显上升趋势,但总热阻仍比GA的低;热管蒸发段温度与蒸发段热阻关系较密切,而总热阻的变化趋势则与冷凝段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60.
在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SIAMM400 低速低湍流度风洞中, 对自行设计的GA-1060 机翼在低雷诺数下复杂三维绕流的气动性能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 并与NACA0012 翼型形成的矩形机翼绕流气动性能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在低雷诺数下GA-1060 机翼前缘较为钝厚, 有一定弯度, 厚度较小的外形使其具有更好的综合气动特性; 在较大攻角情况下, 升力系数和升阻比等参数均有较大提高, 6° 攻角时升阻比可增加到27%; 流动分离与翼尖涡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翼尖涡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