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4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02篇
系统科学   75篇
丛书文集   99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51篇
综合类   6335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甲基紫光度法测定Fenton体系中产生的羟自由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检测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的新方法.羟自由基与甲基紫发生反应后,甲基紫褪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ΔA值的变化,可间接测定羟自由基的产生量.通过对测定条件的研究,得到最佳测定方案:λ=580nm,pH=3.0,[H2O2] [Fe2+]=4~6.甲基紫光度法可作为一种简便的筛选羟自由基清除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2.
基于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一种新型纳米pH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进了一种基于新型的荧光染料——二氧化硅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纳米pH传感器,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人免疫球蛋白IgG为核材料,采用实验条件简单的油包水的微乳液方法制备荧光纳米颗粒,该方法有效地防止了荧光染料在二氧化硅壳层中的泄露。这种FITC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对pH敏感,在pH值5.5—7之间呈线性响应,且能被单个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借此用于单细胞中pH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13.
在已开发的重油催化裂化十一集总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步法确定模型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并通过一步法得到了MLC-500催化剂多产柴油裂化的动力学参数,模型的实验室验证表明,动力学参数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4.
超声-光催化氧化联合法降解甲基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光催化氧化-超声分散联合法,以纳米微粉TiO2为光催化剂,对低浓度甲基橙溶液进行降解脱色研究。结果表明单一超声波反应对甲基橙的脱色效果不明显;加入超声波后,联合法与单一光催化相比使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提高了29.4%,这是由于在光催化反应中加入超声波后对催化剂粒子起着即时分散的作用,有效地阻止了体系中催化剂颗粒的团聚。光催化剂用量为0.20%,超声波发生仪的发生电流I=4.0A时,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5mg/L的甲基橙溶液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15.
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香紫苏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蒸汽蒸馏香紫苏花序及叶得精油0.7-1.5%。经GC/MS分析,鉴定出46种香气成分,约占出峰面积的97%,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芳樟醇、α-松油醇、乙酸芳樟酯、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石竹烯及β-荜澄茄油烯。  相似文献   
116.
该文是用非限制性Hartree-Fock自洽场分子轨道方法化合物热解(生成双自由基)机理的第2报。通过AM1计算求得反应CH3ONO2→CH3O·+·NO2的过滤态,给出了合理的热解位能曲线。经零点能校正计算得活化能为81.422kJ·mol^-1,得到以往用限制性Hartree-Fock计算不能求得的自由基反应的过渡态和活化能。  相似文献   
117.
介绍了测定混合物粘度以确定沥青质沉积起始点的方法,考察了将正庚烷或甲苯加入油样过程中体系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着正庚烷的加入,体系的粘度呈下降趋势,但在某一浓度时出现明显的偏离,该点即被定义为沥青质沉积的起始点.而用甲苯作溶剂时,体系粘度则始终呈平缓下降趋势,无偏离现象研究还发现,各种原油的沥青质沉积的起始点明显早于其相应的减压渣油,这表明渣油胶体体系比原油的更为稳定,上述结果借助显微照相观察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8.
采用三组分溶剂对胜利柴油馏分进行了溶剂脱酸精制研究,考察了精制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剂油比为0.25~0.3∶1、常压、温度为30~50℃的条件下,可将酸度小于120mgKOH/100mL的柴油,降至5mgKOH/100mL以下,达到优等品标准,且不影响馏分组成和闪点.萃取液在蒸发前可直接使用3~4次再去蒸发.直接回收得到的环烷酸酸值达190mgKOH/g左右,纯度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9.
对黑液体系驱油过程中产出液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黑液体系的驱油机理。利用滴质量法、落球法分别测定了黑液体系驱油产出液的表面张力、粘度,同时测定了pH值,由此得到相应的产出液分析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注黑液体系后,原油的采收率和含水率立即有所响应,产出液的表面张力、粘度和pH值有明显的变化,说明黑液体系驱油中存在低界面张力以及与此有关的乳化—携带和乳化—捕集作用。通过增加粘度,从而提高波及系数也可提高原油采收率。此外,从产出液分析曲线上还可以看到,黑液体系配制材料、浓度和饱和油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不改变驱油机理。  相似文献   
120.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内古隆起及其找油气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的古生代原型盆地是叠置于前寒武纪结晶变质岩系之上的克拉道盆地.盆地内发育了不同类型的古隆起,它们是:塔中稳定古隆起、塔北残余的古隆起、塔东残余古隆起、巴楚活动古隆起和塔南活动古隆起.这些不同类型的古隆起,具有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和不同的油气藏形成条件.古隆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预测资源量占盆地内总资源量的近一半.在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寻找大中型油气田,首要的勘探目标是塔中稳定古隆起及其北斜直线和塔北残余古隆起及其南北斜坡,前者的勘探目的层是石炭系、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后者的勘探目的层是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第二勘探目标是巴楚活动古隆起及其南斜坡,塔东残余古隆起及其西斜直线和塔南活动古隆起及其西南斜坡。它们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是石炭系、侏罗系、奥陶系、志留系和第三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