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6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6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激光频率调制吸收光谱技术,实现了国内首次用连续可调谐单膜半导体铅盐激光器测量出泥浆气中(经过简单物理处理)的CH4在3325nm附近的吸收光谱,其高分辨率谱线的测量对实际问题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对机械混合法制备的Mo/HZSM-5催化剂进行蒸汽后处理,利用XRD、XPS等表征催化剂的晶相结构、Mo物种的分散度,在关联催化剂活性评价基础上,研究了催化剂的蒸气处理过程对Mo物种的分散度及其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混合法制备的催化剂上,Mo物种主要以微晶的形式分布在分子筛的外表面,由于缺少分子筛孔道择形保护,便于积炭副反应的发生.经高温蒸气处理后,催化剂上Mo物种的分散度显著提高,有较多的Mo物种迁移至分子筛的孔道内,并与B酸发生强相互作用生成钼氧二聚体,有效地增强了催化剂的抗积炭能力.因此,蒸气处理的Mo/HZSM-5催化剂的芳烃选择性和催化稳定性较传统机械混合法制备的催化剂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3.
阜新盆地王营-刘家煤层气藏成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营-刘家煤层气藏是阜新盆地最具开发前景的两个煤层气藏.从成藏条件(包括煤层空间展布、资源丰度、储层特征、封闭条件)和成藏过程(煤层气的形成和地下水动力学特征)两个方面对其成藏机理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1)王营-刘家煤层气藏主要以多煤层、巨厚煤层为特征.煤层气含量在6~10 m3/t左右,资源丰度巨大;(2)这两个煤层气藏形成于古近纪,新近纪至今为调整改造阶段,二者的边界为平安F2断层;(3)早白垩世末期主煤层就已经成熟并开始生烃(R0=0.5%~0.8%).次生热成因、次生生物成因气并存.喜山期的岩浆活动造成煤的接触变质并发生二次生烃,但影响有限;(4)该煤层气藏形成后的调整与改造都利于煤的储气能力增加;(5)岩墙的存在沟通了所有含水层和煤层,从而造成多煤层统一成藏.图5,参12.  相似文献   
44.
This is a report of the study of the authigenic sulfide minerals and their sulfur isotopes in a sediment core (NH-1) collected o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here other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seems to suggest gas hydrate formation in the sediments. The study has led to the findings: (1) the pyrite content in sediments was relatively high and its grain size relatively large compared with that in normal pelagic or hemipelagic sediments; (2) the shallowest depth of the acid volatile sulfide (AVS) content maximum was at 437.5 cm (>2 μmol/g), which was deeper than that of the authigenic pyrite content maximum (at 141.5-380.5 cm); (3) δ 34S of authigenic pyrite was positive (maximum: 15‰) at depth interval of 250-380 cm; (4) the positive δ 34S coincided with pyrite enrichment.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Black Sea sediments by Jorgen-sen and coworkers,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d that at the NH-1 site, the depth of the sulfate-methane interface (SMI) would be or once was at about 437.5-547.5 cm and the relatively shallow SMI depth suggested high upward methane fluxes. This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pore water sulfate gradients and core head-space methane concentrations in sediment cores collected in the area. All available evidence suggested that methane gas hydrate formation may exist or may have existed in the underlying sediments.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微小燃烧室的工作特点,建立了微细直管的实验系统,采用氧气和甲烷气体进行了2个混合比的燃烧实验,实时采集壁面的温度分布。同时考虑微细直管内的燃烧、流动,以及与外界的换热,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微细直管燃烧室进行了数值计算,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微细直管的内径较小,充分燃烧需要很长的微细直管;微细直管与外界的换热量很大,占总燃烧放热的40%左右,其中辐射换热量最大,占总换热量的70%,燃烧室需要采用低发射率的材料来减小辐射散热损失。  相似文献   
46.
在常温常压无催化剂条件下,对介质阻挡放电甲烷与氧气的合成进行了研究.试验了原料气体总流量、氧的体积分数和激励电压等参数对甲烷转化率、甲醇及C2H4收率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氧的体积分数下甲烷转化率和消耗功率的关系.甲烷和氧气的总流量为1 000 mL/min时,CH4转化率保持在70%以上,最高达到81.1%;氧气的加入提高了甲醇的收率,当氧的体积分数为18.26%时甲醇收率达到12.33%;激励电压在1 850~1 900 V时,CH4转化率、甲醇和C2H4的收率均出现了最大值;随着消耗功率的减少,CH4转化率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47.
以晋城矿区西部为例,探讨了煤层气开发井网设计的具体内容,并根据不同地质构造特征,确定了本区块内煤层气井开发的合理样式及井网布置。  相似文献   
48.
为评价瓦斯空气煤粉混合爆炸危险性大小,探究爆炸机理,方便相关事故原因分析,利用水平透明玻璃式爆炸管道,探究了甲烷浓度、煤粉粒径对复合爆炸中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甲烷浓度的增大,火焰传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在接近爆炸上限浓度和爆炸下限浓度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煤粉粒径的增大,火焰传播速度逐渐变小,最大火焰传播速度也变小,甲烷浓度为10%,煤粉粒径为30μm时火焰传播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49.
为了满足不同气源的宽范围的甲烷含量都能精准地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对甲烷在宽范围内的线性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甲烷具有很好的线性。  相似文献   
50.
新疆阜康市阜试1井煤层气产气分析及小井网布设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新疆阜康市东40km处白杨河西阜试1井钻井、排采情况的分析,44号煤层洞穴完井和42号煤层高能气体射孔压裂效果不明显,导致该生产试验井产气量很低。本文建议对阜试1井采用清水加沙压裂,以提高其产气能力,并根据高倾角地层的特点,提出布设"梯形井网"的方式,来提高综合产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