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8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在玻璃转变区内对大块金属玻璃Zr41.2Ti13.8Cu12.5Ni10Be22.5以不同的轧制率(0%,12.5%,25%,37.5%和50%)进行轧制,用XRD、HRTEM、SEM、DSC和直流四探针法研究了轧制行为对其结构、表面形貌、热性能和相对电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轧制后的试样仍然保持非晶相,但在非晶基体相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序团簇;第一晶化峰的起始温度降低,导致过冷液相区变窄,金属玻璃的热稳定性有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轧制率的增加。室温表面相对电阻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02.
以十二烷-噻吩型硫化物为模拟油品对象,探索了利用γ射线辐射氧化噻吩类硫化物的新方法,并对其与H2O2的协同脱硫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γ射线辐射对低浓度的硫化物有明显的氧化效果,但浓度较高时效率较低;而在γ射线辐射和H2O2的共同作用下,可在常温下去除浓度较高的噻吩硫,两者表现了较好的协同作用.另外,若反应体系中同时加入H2O2和乙酸,则可进一步增强对噻吩硫的氧化效果.在辐照剂量为500kGy左右时,加入H2O2可使二苯并噻吩(DBT)的去除率达36%左右,而在H2O2/HAC体系中DBT的去除效率可达65%,且脱硫率随H2O2添加量的增大而上升.在有H2O2存在时,噻吩型硫化物的主要辐射转化产物为砜类.  相似文献   
803.
直接电解硫化氢碱性溶液(通常用Na2S溶液表示)产生单质硫和氢气的关键问题是单质硫在阳极表面上沉积而导致的阳极钝化. 用硫化氢气体分解Na2S的阳极电解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对这一方法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对简化S-H2O 系的电势-pH图的分析表明,多硫化物Sx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且随着体系中溶解态物质的总硫浓度T(s)的增加,高级多硫化物的优势区增大.当Na2S阳极电解液与硫化氢气体反应时,固相硫稳定存在于pH较低和H2S 分压较小的环境中.分析表明,当H2S 分压为1atm,溶液pH值小于8时,大多数多硫化物分解为单质硫S、S2-, HS-或H2S(aq.).分析结果对电解产生多硫化物以及用H2S气体分解多硫化物的实际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图6,表1,参10.  相似文献   
804.
乙醇体系中硫化锌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新颖、简单的异相化学反应方法,在乙醇体系中制备了硫化锌纳米粒子。X-射线能谱分析(EDS)证实所得产物是硫化锌;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明硫化锌的晶胞粒径为5—7nm;场发射扫描电镜(阻SEN)观察显示,硫化锌的粒径在30-40nm;荧光光谱分析表明,与在水溶液体系中制得的硫化锌体材料相比,该法制得的硫化锌除了粒径更小、更均匀以外,其发光主要集中在蓝光区,荧光谱带显变窄,发光强度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05.
金属小粒子的电子热容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考虑了金属小粒子电子数奇偶性、能级分离对电子热容的影响,采用随机矩阵理论对能级间距分别为等能级分布、泊松分布、正交系综分布、么正系综分布、辛系综分布的情况,详细计算了金属小粒子的电子热容,并对其高低温特点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06.
通过测定固、液相界面的移动速率来确定金属及合金在熔点温度附近的导热系数、导温系数、电阻率等多个热物性参数。对于熔点温度较低的镓、伍德合金熔点热物性参数可用相变导热反问题的近似分析解求得,对于熔点温度较高的铅、锌的热物性参数可用数值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并设计了相应的测试装置。测试所得的结果与文献数据吻合较好,误差小于15%,而且测量较简便,该方法可用于金属及合金相变条件下固、液相多个热物性的测试。图2,表1,参10。  相似文献   
807.
采用玻璃包覆 水淬技术制备了块体Pd82Si18非晶合金.实验结果表明,净化对该熔体的非晶形成能力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深过冷Pd82Si18合金的凝固行为研究发现,当过冷度大于190K时,过冷熔体会出现液相分离现象,热力学分析表明这将降低该过冷熔体的非晶形成能力.该非晶的晶化实验结果显示,与旋铸法制备的Pd82Si18非晶条带不同,块体非晶的晶化过程中出现两个放热峰,同时玻璃转变温度、晶化温度、过冷液相区都有相应的变化.通过分析可知Pd82Si18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与制备过程中的冷却速率有很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808.
以硫化锌为基质,Ce和Tb为激活剂,在1100℃合成了发绿光且余辉时间达5min以上的光致发光材料。研究了样品的荧光光谱、物相及形貌,结果表明:在高温合成过程中,硫化锌从闪锌矿结构(β-ZnS)转变为纤锌矿结构(α—ZnS),在一定量的硼酸存在时,这种转化很完全,且较好地抑制了氧化锌的生成,Ce和Tb进入硫化锌晶格,Ce敏化Tb发光。  相似文献   
809.
硅衬底硫化锌薄膜发光器件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双舟热蒸发技术在硅衬底上制备硫化锌电致发光薄膜.用XRD、XPS技术和电致发光谱分析技术.研究该薄膜的微结构与发光特性.发现硅衬底上硫化锌薄膜与硫化锌粉末在晶体结构上存在差异,掺入的稀土元素铒呈三价.电致发光谱为Er^3 的发光谱线.硅衬底硫化锌发光薄膜器件可与硅器件工艺兼容.  相似文献   
810.
提出一种预测金属薄膜极限荷载的方法,该法无需材料强度极限数据,而直接利用了本构、几何和平衡关系.总结并评价了3种近似解析方法,提出了一个计算极限荷载的半经验公式,通过与铝、铜、低碳铜、镍和不锈铜等多种材质及径厚比为87.59~909.09的实验结果比较,证明用其来预测金属膜片的极限荷载,相对误差不超过5.38%,误差平均水平为2.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