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6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506篇
系统科学   70篇
丛书文集   358篇
教育与普及   6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0篇
现状及发展   94篇
综合类   11265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596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420篇
  2009年   507篇
  2008年   472篇
  2007年   710篇
  2006年   636篇
  2005年   640篇
  2004年   590篇
  2003年   520篇
  2002年   467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232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本文阐述了酶在有机溶剂中存在的两种形式:通过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和直接以固态酶的形式悬浮于有机溶剂中.讨论了反胶团(或w/o微乳浊液)系统在酶促反应、选择性提取蛋白质等领域的应用和固态酶悬浮于有机溶剂中的性质和特点,并展望了这些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2.
详细研究了西秦岭南带中志留统岩石学特征,对遭受重结晶作用的碳酸盐岩进行了结构成因分类。分析了该区中志留世的沉积环境及变化特征。在该区发现的层孔虫生物礁及其它“浅水”标志,表明志留纪时,为若尔盖微古陆北侧的边缘浅海环境。西部为局限陆棚环境,可分为:局限内陆棚、海湾、礁滩-泻湖-潮坪(孤立台地)等亚环境;东部为开阔陆棚环境,可分为浅海砂滩、内陆棚、外陆棚等亚环境。  相似文献   
73.
Summary Workers and queens of the eastern yellowjacket,Vespula maculifrons, are attracted to the artificial long-range attractant pheromone of the predaceous pentatomid,Podisus maculiventris. A 11 mixture of linalool or -terpineol and (E)-2-hexenal is as attractive toV. maculifrons workers as the pheromone.We thank A.S. Menke of the Systematic Entomology Laboratory, USDA, for identifying the yellowjackets. Mention of a company name does not imply endorsement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74.
通过使用“可磨式”人工热电偶进行的不同条件下的磨削温度测量试验研究了钢坯磨削工件表层温度,结果表明钢坯被磨削表层温度分布与热强呈三角形分布时的理论分析结果相同,表层峰值温度随磨削压力及磨削功率增大而提高,且随工件进给速度提高而略有降低,峰值温度还随磨削角度减小而提高,90°磨削的峰值温度比0°磨削要低250℃左右,砂轮种类也对峰值温度有重要影响,使用锆刚玉砂轮时磨削温度低于棕刚玉砂轮,试验结果表明高效钢坯磨削的磨削区温度远比普通磨削为高,可达1200℃左右,还从不同方面探讨了磨削高温对钢坯磨削的影响,认为尽管磨削高温有若干不利影响,但对高效钢坯磨削却是重要条件,上述讨论,从一个方面揭示了钢坯磨削机理,并验证了关于钢坯磨削温度的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5.
向金属氯化物(Ⅰ)的水溶液中通入CO_2气体,以期制备相应的碳酸盐和酸式碳酸盐,在常温常压下,体系的△G>0,反应几乎是不可能的。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有机溶剂(S),使生成的HCl即被萃取,可促进Ⅰ的继续转化。分析计算表明,S对HCl必须有很强的萃取能力,其K_萃须在10~5以上。研究了加入有机溶剂N_(235)前后,体系的热力学状态、函数及其变化。加入N_(235)后,K_萃值增大了5个数量级。考察了温度、时间和通气次数对系统热力学性质的影响。根据反应的耦合原理和热力学分析,提出萃取剂选择的原则。结合实验数据的估算说明:溶剂萃取法由Ⅰ和CO_2制备碳酸盐的工艺路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6.
为未来改善生物炭和有机酸共存的土壤营养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有必要探究生物炭和有机酸共存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采集不同深度的黄棕壤,选择柠檬酸和苹果酸这2种酸进行试验,除对照外共设置8个不同处理方式,分别是不施加或施加生物炭的表土加柠檬酸处理、不施加或施加生物炭的表土加苹果酸处理、不施加或施加生物炭的底土加柠檬酸处理和不施加或施加生物炭的底土加苹果酸处理。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施加2种有机酸增加了土壤中的铁和锰的溶出,且柠檬酸处理的土壤溶液中的铁和锰含量高于苹果酸处理;(2)由于底土和表土存在理化性质的差异,影响了铁和锰的溶出量,底土溶液锰的溶出量高达0.34 mmol/L,而表土溶液铁的溶出量高达0.7 mmol/L;3)2%的生物炭没有完全阻碍两种有机酸对微量元素的溶出。结论 有机酸可以活化土壤中的铁和锰,其活化效果与有机酸种类、浓度、金属、土壤酸碱度有关,且生物炭的施加对阻碍有机酸活化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77.
液相浸渗中纤维非润湿性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维与金属液的非润湿性是液相浸渗制造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障碍之一。实验发现纤维的非润湿性使其在自然排布时的浸渗缺陷必须存在。通过提高液相浸渗压力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浸渗效果,但仍有细小的浸渗缺陷必然存在。通过提高液相浸渗压力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浸渗效果,但仍有细小的浸渗缺陷无法消除,采用颗粒与纤维的混杂使纤维丝相互分离,消除了充填“死角”而使纤维束内完整充填并且均匀分布,提高浸渗压力和混杂预制  相似文献   
78.
本文用XPS分析比较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司班—80和吐温—85对谢一矿矸石粉的表面改性处理效果,发现在所讨论的情况下,表现处理过程主要是一个物理过程.然而,在矸石粉的Ca与处理剂分子中的O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79.
对“有机化合物命名”中存在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对目前高校有机化学教材中化合物命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0.
Metal_radical method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synthesizing magnetic molecular materials. With the development in decades, the study of nitroxide_metal complexe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model, theoretical treatment and design of molecules. Several mechanisms of the metal_radical magnetic coupling are discussed. Molecular magnetic project of nitroxide_metal complexes has made fruitful achievements, but crystal magnetic project is difficult to be controlled, and it is a challenge to chemists. The studies on nitronyl nitroxide_metal complexes are summarized. At present, there are three major approaches to increasing the T c of the metal_radical compounds: (ⅰ) Searching for nitronyl nitroxide ligands that can yield 3_D ferro_ or ferrimagnetic structures; (ⅱ) decorating the structure of radicals with the aim to enhance the coordinate capability of radicals; (ⅲ) grafting polynitroxide radicals as a versatile bridge. The third approach, namely searching for polynitroxide ligand, will serve as a hopeful strategy for exploring higher T c radical molecule_based magn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