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以通过物质在不同相态之间的亮度差别来识别物质相态的变化,冰、水和水合物之间较大的亮度对比使MRI成为监测水合物生成分解动态过程的有效工具.采用MRI原位监测了冰融化和四氢呋喃(THF)水合物分解的微观过程,从微观角度对比研究了THF水合物分解与冰融化过程的异同.冰融化和THF水合物的分解过程受传热程控,冰的融化和水合物的分解总是沿着固-液界面从外向内推进,消解速度持续加快.固相表面的"结构化水层"是冰和水合物立体结构瓦解的主要原因.THF水合物的分解过程与气体水合物不同,没有明显的"自保护效应".由于温度梯度产生的密度差异,液相产生自然对流,造成了水合物的分解及冰的融化过程中固-液界面运动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52.
针对熔断器在电路正常负载下发生熔断这一误动作现象 ,通过理论分析认为造成熔断器误动作的原因是过大的接触电阻 ,提出了识别这种误动作现象及排除误动作故障的方法。指出了遇到熔断器误动作时不能随意加粗熔断器熔体  相似文献   
53.
BFe30-1-1铁白铜用途重要且特殊,因而质量要求十分严格。铸锭的碳含量控制一直是熔铸生产中的难题。阐述了碳元素对BFe30-1-1铁白铜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碳元素来源及熔铸特性的分析研究,在熔铸工艺改进的同时,开发利用熔体精炼净化除杂新技术,有效解决控制铸锭碳含量难题。  相似文献   
54.
本文研究了不同涂层条件下,对HT30-54灰铸铁进行激光处理的工艺参数与硬化层深度的关系,以及工艺参数与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选用扫描速度7~28mm/s,输出功率450~840W时,硬化层的显微组织是针状马氏体加片状石墨,表面硬度值是HV_(0.05)800。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决拉深时开裂及多次拉深的问题,探讨了锥形多层拉深模的设计方法.介绍了其结构及参数的确定.该模具改善了拉深件的质量,提高了效率,对类似零件的拉深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6.
对Ag纳米线的熔化和过热作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经典热力学模型对Ag纳米线的过热机制作了阐述;当考虑到低能Ag/Ni界面的作用时,推导了过热的定量表达式,说明了过热与纳米线的半径和界面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7.
用改进的方法合成和确证了2-苯基-2,3-二氢-1,5-苯并噻庚因-4(5H)-酮(PDBT)和2-(2-呋喃基)-2,3-二氢-1,5-苯并噻庚因-4(5H)-酮(FDBT)两个化合物,其纯度分别为99.5%和99.6%.并得到了其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最强线用Hanawalt法表示.另对这两个化合物的TG和DSC曲线进行测试,并对其特征值进行指征.结果发现,两化合物在熔化时就发生了分解,其熔点测定具有程序性,就此引起不同文献报道的熔点值存在明显差异.根据GB/T617-1988对其熔点测定,给出了两化合物的熔点值:PDBT T始175.86°C,T终177.09°C;FDBT T始158.54°C,T终159.31°C.  相似文献   
58.
采用自制装置研究了短弧区铝合金熔化极氩弧焊时的自身调节作用,测定了熔滴热焓、温度和焊丝熔化特性.证实了阳极斑点爬升现象,测定了弧长恢复时间常数,并指出短路过渡时也存在着焊丝熔化率的自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9.
Making continental crust: The sanukitoid connectio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average continental crust possesses intermediate compositions that typify arc magmatism and as a result it is believed to have been created at ancient convergent plate boundaries. One possible mechanism for intermediate continental crust formation is the direct production of andesitic melts in the upper mantle. Sanukitoids, which characterize the Setouchi volcanic belt, SW Japan, include unusually high-Mg andesites (HMA). They were generated by slab melting and subsequent melt-mantle interactions under unusual tectonic settings such as where warm lithosphere subducts into hot upper mantle. Such conditions would have existed in the Archean. Hydrous HMA magmas are likely to have solidified within the crust to form HMA plutons, which were then remelted to produce differentiated sanukitoids. At present, gen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MA magmas may be taking place in the Izu-Bonin-Mariana arc-trench system (IBM), because (1) HMA magmatism characterizes the initial stages of the IBM evolution and (2) the IBM middle crust exhibits Vp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bulk conti- nental crust. Vp estimates for plutonic rocks with HMA compositions support this. However tonalitic composition for middle-crust-forming rocks cannot be ruled out, suggesting an alternative possibility that the continental crust has been created by differentiation of mantle-derived basaltic magmas.  相似文献   
60.
反演变换推导出的圆环面与斜椭圆锥面相贯线投影的参数方程,完全满足计算机绘图的要求。在计算机绘图上,应用这一参数方程编程,除了赋值不同外,对绘圆环面与斜椭圆锥面、斜椭圆柱面、圆锥面、圆柱面相贯线的投影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