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19篇 |
免费 | 197篇 |
国内免费 | 32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94篇 |
丛书文集 | 78篇 |
教育与普及 | 1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1篇 |
现状及发展 | 23篇 |
综合类 | 3716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143篇 |
2014年 | 190篇 |
2013年 | 163篇 |
2012年 | 257篇 |
2011年 | 248篇 |
2010年 | 178篇 |
2009年 | 196篇 |
2008年 | 169篇 |
2007年 | 253篇 |
2006年 | 220篇 |
2005年 | 179篇 |
2004年 | 138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在双金属团簇中任意两种元素表面能的差别都会在团簇形成时产生偏析, 从而影响团簇的熔化、原子排布和结构. 因此双金属团簇中原子偏析行为的研究可以为新型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用分子动力学结合嵌入原子方法研究了分布在团簇的核心层和亚表面层的Ag 原子偏析对(AgPd)147 团簇熔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Ag 在Pd 团簇的不同位置时能量不同,在表面层时最稳定, 其次是核心层, 最后是亚表面层. 这造成了核心层的Ag 原子偏析到团簇的亚表面层时, 团簇原子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而亚表面层Ag 原子的偏析会使团簇原子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种异常熔化的程度与偏析原子个数有关. 这为双金属团簇熔化行为的调节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2.
本文利用壳聚糖(CHT)对镉离子的吸附性能并结合电化学还原法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还原态镉-壳聚糖(rCd-CHT)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以K3Fe(CN)6为电化学活性探针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表征,结果表明rCd-CHT能大大提高该修饰电极的有效表面积,增大K3Fe(CN)6在修饰电极表面的异相电子转移速率(k0).将不同修饰电极用于抗坏血酸(AA)的电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A在rCd-CHT/GCE上的氧化峰电流值(Ipa)较裸GCE和CHT/GCE分别增大了1.4和2.1倍,表明rCd-CHT/GCE修饰电极对A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3.
城市绿地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削减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模拟城市绿地和降雨系统装置研究城市绿地对径流雨水污染物的削减作用,通过对降雨过程及降雨后装置内土壤微生物数量、生化作用强度及土壤性质的分析,初步研究了城市绿地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削减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2 h的降雨过程中模拟绿地对雨水中CODCr、氨氮、硝态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削减率分别为41.3%,44.1%,38.5%,38.2%和39.0%.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削减率逐渐降低.绿地系统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是生物与非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降雨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主要依靠土壤及植物根系的吸附、过滤和截流作用,降雨后的5~8 d内土壤微生物的生化作用最强,并且土壤有机质、总氮和总磷含量逐渐降低,主要进行的是微生物对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的污染物的分解作用.两周后总氮和有机质在土壤中还有一定的累积,总磷含量基本达到降雨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燃料乙醇生产废水回用的可行性,以燃料乙醇生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清液和二次凝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有机酸组成,并研究单一有机酸和经D318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前后的清液和二次凝水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 cerevisiae NJ-2019生长和发酵生产乙醇的影响。结果显示,乙酸、乳酸、丙酸和柠檬酸是清液中的主要有机酸,乙酸和乳酸是二次凝水中的主要有机酸;乳酸和丙酸对酿酒酵母Sc.erevisiae NJ-2019的生长和发酵过程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7.0g/L和1.0g/L;清液和二次凝水分别直接回用时,清液对乙醇发酵过程的抑制作用更强;去除或者部分去除有机酸能使清液和二次凝水回用时的乙醇产量分别提高10.11%和9.85%。燃料乙醇发酵过程产生的清液和二次凝水具有回用的潜力,有利于实现乙醇生产过程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75.
冷变形工艺对IF钢深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IF钢经铁素体区热轧后的后续冷变形工艺,提出了两次冷轧及两次退火的新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用此新工艺获得的rm值明显高于传统的一次冷轧及一次退火工艺,r值在不同方向上表现出的规律性因冷变形工艺而异·通过控制冷变形率在两次冷轧中的分配方式,可以使有利于材料深冲性能的因素获得良性遗传· 相似文献
76.
针对城市爆破拆除工程中的塌落振动问题,结合落锤冲击数值模拟与塌落冲击试验研究了减震沟、废弃机动车及沙袋缓冲层等减振措施对塌落振动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落锤冲击数值模拟与塌落冲击试验动力响应规律较一致,减震沟、废车及沙袋缓冲等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面质点振动响应峰值;塌落冲击试验中所有振动分量频率均介于10~40 Hz之间,废车及沙袋缓冲对部分振动分量频率影响不明显;在减震沟、废车及沙袋缓冲等3种减振措施中,废车尤其微型面包车缓冲减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7.
针对熔融气化炉冷煤气成分含量,提出了基于熵权模糊C均值聚类和偏最小二乘的COREX冷煤气成分预测方法.建模过程中首先根据料单中各种原料的单耗量,利用熵权模糊C均值聚类的方法将料单聚类成若干种料单类别,然后针对不同的料单类别,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冷煤气成分预测模型.对宝钢COREX-1#炉实际生产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COREX冷煤气成分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8.
开发一种高炉粉尘再资源化处理工艺,采用非熔态还原--磁选分离--Zn的回收、富集方法对典型高炉粉尘进行Fe、Zn非熔态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在910~1 010℃,使用纯H2、CO为还原剂进行非熔态还原,同时实现粉尘中Fe2O3(s)→Fe(s)和ZnO(s)→Zn(g)的高度转变,金属化率达到90%以上,气化脱锌率达到99%以上,且还原过程未发生烧结.还原产物直接经磁选分离、富集得到TFe品位90%的富Fe物料;含锌挥发物经回收、富集得到ZnO含量92%的富Zn物料.成功地将高炉粉尘全部转化为MFe、ZnO等有价资源,实现了零排放,且分离过程不需高温熔融,过程能耗低,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9.
含碳氧化锌球团还原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温法研究了纯氧化锌配加石墨碳粉制成含碳氧化锌球团在1000-1150℃下还原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还原温度对含碳纯氧化锌还原速度有显著影响,温度愈高,还原反应速度愈大;根据Arrhenius方程计算出在1000-1150℃下碳的气化反应、界面化学反应和气相扩散为限制环节的活化能分别为37.615kJ/mol、43.192kJ/mol和46.548-53.280kJ/mol;与其它氧化锌的还原方式相比,含碳纯氧化锌球团还原反应的活化能要小得多,其还原速度主要由气相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80.
超构表面作为二维形式的超构材料,在分界面处可以对透射、反射电磁波产生特定的相位分布,因此能够灵活调控电磁波前。超构表面的低剖面二维平面结构,在电磁调控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系列的超构表面应用应运而生。主要介绍了超构表面的设计发展以及其应用,主要包括天线应用、RCS减缩、特殊波束、有源超构表面等4个方面。首先,在天线应用方面,超构表面可用于实现高增益透镜和极化转换功能;其次,从吸波型和散射调控型2种不同工作机理的角度介绍了应用于RCS减缩的超构表面;然后,针对特殊波束,主要介绍了超构表面在涡旋波束和全息成像中的应用;最后,从加载不同有源原件的角度分析有源超构表面的发展,并未来超构表面发展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