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1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48篇
系统科学   28篇
丛书文集   108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452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阐述了在使用Auto CAD绘图时创建符合我国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绘图环境的方法和步骤,并介绍了绘图模板的制作与使用方法,以提高绘图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2.
振动压路机施工噪声的传播规律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治理振动压路机施工时的噪声污染,对两种型号振动压路机施工时的噪声进行了现场测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采取隔声屏后的噪声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振动压路机施工时噪声随距离变化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利用隔声屏降低噪声效果明显,在距噪声源7.5m处就达到了国家噪声限制标准70dB。  相似文献   
103.
四档位行星变速箱传动方案综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四档位行星变速箱传动方案综合方法,应用图论理论综合行星齿轮变速箱传动方案,研究了4个行星排变速箱传动方案拓扑图综合方法,该方法通过4个行星排拓扑图中基本构件的不同方式的相互结合,能综合出不同的变速箱传动方案;推导了依据给定的变速箱外传动比,计算了每个行星排内传动比的表达式,并编写了计算机辅助综合变速箱传动方案软件。该软件在给定不同的输入输出和依次固定不同的基本构件时,能得出所有可能的4个行星排变速箱传动方案。实例结果印证了该综合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4.
针对饱和土体中的串联与并联弹性力学模型,通过将固体中的应力分解为颗粒间应力和流体与颗粒的相互作用力,并且运用流体与颗粒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以及在不排水条件下土体总应变等于骨架的应变原理,对这两种模型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证明和阐述。结果表明:饱和土体中的串联与并联弹性力学模型与Biot—Geerstma理论是一致的,且分别是该理论中弹性模量在骨架弹性模量为零和颗粒弹性压缩系数为零的两个特例;Terzaghi有效应力是“粒间应力”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05.
利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热轧厂1700热连轧机大生产实测数据,对热轧带钢T52L的最佳化成分设计及控轧控冷工艺进行研究,优化T52L钢的化学成分,着重分析化学成分、轧制工艺对带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及冷弯性能的影响,同时进行性能控制的相关研究,建立T52L钢的力学性能控制模型,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超细晶粒Q235钢板力学性能和强韧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添加合金元素Nb和Ti及配以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得到了强韧性配合良好的超细晶粒Q235钢板。在对钢的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的基础上,研究了超细晶粒钢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超细晶粒Q235钢的组织为铁素体加珠光体;但其性能较传统Q235钢翻了一番;强度改善是控轧控冷工艺和加入微合金化元素Nb和Ti综合作用的结果。超细晶粒Q235钢板的强韧化机制主要是细晶强化,其次为沉淀强化。  相似文献   
107.
在介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导致机械设备事故和机械设备伤人事故的三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实施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8.
该文探索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采用设疑法、创境法、比较法、故谬法、暗示法、讨论法等不同方法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9.
IntroductionIt is well knownthat nanoparticles have rich propertiesand are useful for functional composites . The nanometricsize ,leading to hu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up to or morethan1 000m2/g ,andtheir unique properties have attractedintensive interests . Thus many articles have elucidated thepreparation of polymer matrix nanocomposites( PMNC)[1 6]. Polymers are very i mportant matricesbecause of their flexibility and easy processing .Nanoparticles i mpart larger-size congeries because of…  相似文献   
110.
Biodegradable polylactide acid (PLA) resin can be combined with flax fibers to produce biodegradable composite materials. In our study, commercial PLA fibers were mixed with flax fibers by a non-woven method so as to make non- woven pre-forms, which can be generated into flax fiber reinforced PLA environmental friendly composites by heat pressing technology. The tensile, flexural and impact properties are tes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bas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nd the influenced factors listed as making technology of the pre-forms, weight ratio of flax fibers and heat pressing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and optimized,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weight ratio of flax fibers and PLA fibers is 50/50, heating temperature, time and pressure are respectively 195℃, 20 rain and 12.5 Mpa.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lax/PLA composites are quite promising compared with flax/PP composites in coclrnon commercial automotive us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s used to analyze the tensile specimen fracture surfaces, which shows voids and gaps occurring between flax fibers and PLA matrix and sign of fiber pull.out, the strength of flax/PLA interface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