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9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148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107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4481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61.
采用半固态触变成形实验,对履带板件进行了模具设计、成形工艺参数制定,成功制得A357铝合金履带板件。并通过拉伸试验和微观组织观察,研究了T6热处理工艺对零件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T6热处理工艺,过饱和的基体中不断析出强化相Mg2Si并高度弥散分布在晶粒内部与晶界处,零件的强度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2.
针对双盘磨机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大滞后、大惯性及非线性等特点,内模控制作为一种先进控制策略,鉴于其对过程模型精度要求不高等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模控制原理的PI控制方法,该方法设计的控制器仅有一个可调参数,且通过最大灵敏度指标实现其整定,有效避免了控制器整定的复杂性与随机性.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相比,所提方法可有效减小模型参数变化及各种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满足机械制浆生产过程对控制器性能的要求,保证磨机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了磨机负荷的稳定化控制,为机械制浆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3.
Various types of wound debridement approache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in clinical practice such as autolytie, enzymatic. biodebridement, mechanical, and surgical debridemenl techniques. A critical look at these various options can explain their potential but also their limitations. In this study, a novel textile pad, which is composed of polyester filaments on the fleecy side and a bioeompatible coating on the opposite side, was made to provide a safe, inexpensive, easier and especially more efficient debridement process that can be used in all healthcare settings by all healthcare practitioners. Eighteen kinds of samples were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pile density, ground yarn count and coating amount. Dimensional morphology, stitch density, mass per unit area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to study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of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extile pad for wound debride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ensile strength and suturing strength at piped site increased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ment of ground yarn count, while the amount of coating could also have a slight impact on these two properties. However, compressive load was mainly affected by pile density, with no obvious relation to ground yarn count and coating amount.  相似文献   
164.
关于机电设备管理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安全管理活动,也是企业实现安全目标的基本保证,质量达标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因此,加强机电设备监管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就目前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5.
探讨了CPE机组中脱棒机脱棒力的力学模型建立,阐述了其影响因素,从理论上解决了脱棒力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66.
目标成本管理在机械加工行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械加工行业为例,探讨了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7.
运用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建立了沿空留巷开采灾害系统模型,提出了无煤柱沿空留巷大、小结构理论,修正了内应力场范围计算方法,建立了给定变形、限定变形2种留巷结构力学模型.研究表明: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大结构是指应力拱内岩梁,小结构是指巷旁充填体、顶煤、煤帮、直接顶、底板等锚固结构,二者力源来源于应力拱内岩层,其中巷旁充填体力源为裂断拱内裂断岩梁,煤帮力源来源于应力拱内岩梁作用;内应力场范围是传统范围求解的1.4倍;沿空留巷限定变形状态承载体承担起大结构内覆岩运动产生的作用载荷,对巷道进行支承保护作用;给定变形状态承载体(护巷煤柱或充填体)不承担大结构内覆岩运动产生的作用载荷,仅承担支承范围内直接顶载荷,并对巷道进行密封保护、隔绝采空区作用.  相似文献   
168.
采用γ单相区和γ+α双相区轧制并淬火工艺以及双相区再加热-淬火-碳配分( IQ&P)工艺,研究预处理组织对低碳钢室温状态多相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实验用低碳钢经两种工艺轧制并淬火处理,获得马氏体和马氏体+铁素体的预处理组织,再经双相区IQ&P工艺处理后均获得多相组织. 马氏体预处理钢的室温组织由板条状亚温铁素体、块状回火马氏体以及一定比例的针状未回火马氏体和8. 2%的针状残余奥氏体组成;马氏体+铁素体预处理钢由板条状亚温铁素体、块状和针状未回火马氏体以及14. 3%的短针状或块状残余奥氏体组成. 在相同的双相区IQ&P工艺参数下,预处理组织为马氏体的钢抗拉强度为770 MPa,伸长率为28%,其强塑积为21560 MPa·%;而预处理组织为马氏体+铁素体的钢抗拉强度为834 MPa,伸长率增大到36. 2%,强塑积达到30190 MPa·%,获得强度与塑性的优良结合.  相似文献   
169.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蚕茧和生丝的生产国与出口国,然而,劳动力价格的快速提高,增加了蚕桑产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致使农民从事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为解决这一问题,针对中国桑条机械化收获水平低、切割技术落后的现状,在论述桑条机械化切割过程对桑条切割截面损伤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桑条切割技术以及其他作物茎秆切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桑条机械化切割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0.
为提高7A05铝合金热轧板材的综合力学性能并减少各向异性,对7A05铝合金固溶、预时效、时效和形变处理等工艺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比较了供货态、形变态、回归(RRA)态和采用预时效形变热处理的优化态热处理工艺对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固溶的最佳温度为480 ℃,单级时效最佳工艺为120 ℃,24 h,双级时效中第一级时效最佳工艺为90 ℃,8 h,最佳形变为25%. 通过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由于预时效析出促进形变热处理时亚晶等轴化,优化态强度高,进一步改善了合金性能,减少了轧制板材纵横向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