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8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72篇
系统科学   95篇
丛书文集   84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3628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大平台多塔楼结构的隔震减震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某实际工程,将隔震技术应用到大平台多塔楼结构中,形成大平台多塔楼新型隔震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新型隔震体系的抗震性能,在隔震层设置了液体粘滞阻尼器,探讨了这种大平台多塔楼结构隔震减震控制的效果.本文建立了大平台多塔楼新型隔震减震体系的运动方程,考虑了隔震支座的非线性,并基于广义Newm ark积分法编写了整个非线性隔震减震体系的仿真分析计算程序.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新型隔震体系可以同时减小上部住宅结构与下部平台的地震反应,为提高大平台多塔楼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在隔震层附设粘滞阻尼器可进一步减小隔震结构下部平台的地震反应与隔震层的非线性反应,提高这种新型隔震体系的抗震安全性.两种粘滞阻尼器的对比还表明非线性粘滞阻尼器比线性粘滞阻尼器理论上更合理,且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2.
Proinsulin C-peptide is known to bind specifically to cell membranes and to exert intracellular effects, but whether it is internalized in target cells is unknown. In this study, using confocal microscopy and immunostained or rhodamine-labeled peptide, we show that C-peptide is internalized and localized to the cytosol of Swiss 3T3 and HEK-293 cells. In addition, transport into nuclei was found using the labeled peptide. The internalization was followed at 37°C for up to 1 h, and was reduced at 4°C and after preincubation with pertussis toxin. Hence, it is concluded to occur via an energy-dependent, pertussis toxin-sensitive mechanism and without detectable degradation within the experimental time cours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measurements demonstrated binding of HEK-293 cell extract components to C-peptide, and subsequent elution of bound material revealed the components to be intracellular proteins. The identification of C-peptide cellular internalization, intracellular binding proteins, absence of rapid subsequent C-peptide degradation and apparent nuclear internalization support a maintained activity similar to that of an intracrine peptide hormone. Hence, the data suggest the possibility of one further C-peptide site of action. Received 31 October 2006;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27 December 2006; accepted 30 December 2006  相似文献   
133.
分析了影响蜜枣传质特性的因素.对蜜枣在间歇干燥过程中间歇前后的干燥速率进行了对比,得出了蜜枣对流干燥的最佳工况,建立了蜜枣干燥的数学模型,其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4.
通过讨论7维的拓扑质量理论和自对偶理论,建立这些理论之间的部分对偶性,以及维数约化导致4维的有质量反对称场的不同对偶性.  相似文献   
135.
为了大惯性质量控制系统硬件在环仿真的需要,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控制系统试验装置。采用实测试验数据与M atlab仿真协同分析方法,完成了系统关键模块的试验建模。目前该试验系统在3°角度范围内,在受扰状态下能够自动平衡空间姿态。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适于大惯性质量对象的硬件在环仿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6.
分析基于同心导体球壳方法检验库仑反平方定律和光子静止质量的实验中接触势的影响,并分别给出了静态和动态实验中接触势对实验灵敏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7.
裂隙岩体应力-渗流耦合机制是油气开采、地应力测量与地质灾害防控等岩土工程活动的理论基础。基于近场动力学非局部作用思想提出了物质点双重覆盖理论模型,通过将近场动力学在模拟固体材料变形损伤与地下水渗流两方面的优势相结合,采用“混合”时间积分方案,构建了流体压力驱动条件下裂隙岩体应力-渗流耦合的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模拟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空心圆柱体注水试验模拟,揭示了水力裂隙起裂、扩展和贯通的作用机制,通过与室内试验及传统数值方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有效性。模拟结果显示,空心圆柱体注水试验过程中岩体的变形和破坏完全是由水力驱动的,水力裂隙的产生是随机的,不需要指定裂隙扩展路径,并且水力压裂过程中致使试件破裂的能量存在积蓄-释放过程,应用近场动力学方法可以较好地捕捉该现象。  相似文献   
138.
考虑在不降低求解精度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计算量,基于有效应力原理提出了一种有限体积法与近场动力学耦合的方法来模拟饱和孔隙裂隙介质中水力裂缝扩展问题。首先,通过多孔介质渗流模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其次,通过几个数值算例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在流体驱动下模拟饱和裂隙孔隙介质中裂纹扩展的能力和主要特点;最后,通过对5个工况的模拟,展现了围压差对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具有诱导作用的现象。同时,将该耦合方法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其他数值、解析结果或试验结果相对比,进一步说明所提出的耦合方法能够有效模拟岩石流固耦合的力学扩展破裂过程。  相似文献   
139.
GC/MS法测定尿中的8-羟基脱氧鸟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尿中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根据MS的定性结果,强峰m/z 383对应的碱基 1(B 1)为8OHdG的特征离子峰.利用选择性离子扫描方式(SIM)进行定量分析,测定结果重复性较好,整个分析流程的系内相对标准偏差为4.23%,系间相对标准偏差为8.25%.该方法的检测限可达0.5 nmol/L,线性范围为5~10 000 nmol/L.分析尿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12%,并测定了正常人和癌症病人尿中8OHdG的排放水平,癌症病人尿中8OHdG的排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40.
通过对旋转雷诺数R,喷射雷诺数Rej,喷嘴宽度和圆筒直径比B/d,喷射距离与喷嘴宽度之比L/B等影响旋转圆筒表面传质特性参数的实验研究,发现:在空气喷射作用下,由旋转产生的第一临界点消失,只存在第二临界点;平均舍伍德数Sh与Rej,B/d和L/B之间的关联式为Sh=0.515Re^2/3(B/d)^0.3(L/B)^0.1;空气喷射对圆筒表面传质的强化作用大于旋转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