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280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王屋山与济水有着亲密的关系。自古以来,王屋山就有着悠久的道缘历史,高道频频活动于此;国家规格的济渎庙祭祀礼仪彰显了济水崇拜的至高地位。二者相伴而生、互相映衬构筑了王屋山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2.
一部正式颁布施行的法律文本往往是解读一个历史时代最原始、最真实的文化载体与文化密码。若欲真正理解法律文本的内涵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表现,则必须厘清立法原因。南京政府1930年婚姻法立法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清末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二,收回治外法权的需要;第三,女子解放运动的思潮与实践的压力;第四,国民党党纲党章的要求;第五,20世纪初期国际亲属法立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3.
依照婚前礼俗、嫁娶仪式、婚后礼俗三项指标将山西分为四个婚俗区。由于山西省南北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及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加之山西各地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及行政区划的影响,导致其境内的婚俗在地域上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4.
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海西新侨乡”的离散潮冲击着明溪人民的家庭婚恋观,由传统封闭的客家家庭婚恋观,逐渐向开放现代的家庭婚恋观转变。这种观念的嬗变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婚俗观念、生育观念、性的态度、婚姻与爱情的态度、血缘关系的态度与宗族和家庭的态度等方面。这种嬗变,既有文明进步的婚恋自由开放值得我们高兴的一面.也有婚姻家庭物质化逐渐加强值得我们警惕的一面。  相似文献   
75.
云南省临沧市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山水相连,边民涉外婚姻逐年增多。针对临沧中缅边境地区涉外结婚登记率低、权益难保障等问题,应加强对婚姻当事人的法律宣传,设置相应的婚姻登记机构,出台婚姻管理规定,以进一步加强临沧边民涉外婚姻管理,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促进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6.
以特纳的仪式理论为视角,通过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探讨闽台舁神出游这种民间信仰节俗的"结构与反结构"属性。研究发现无论是以沿门逐疫祈福为目的的迎神赛会,还是以进香谒祖为目的的游神香会,都体现了一定范畴的社会结构的强调与再生产,由此认为闽台舁神出游节俗系社会结构中的仪式行为。与此同时,仪式还在展演过程中建构了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政治空间模型。  相似文献   
77.
春秋时的赋诗、言语引诗 ,展现了诗、乐、舞、礼由合而分的演变过程。春秋时的赋诗 ,既反映出诗与礼、乐、舞的统一 ,同时也呈现了诗在演变中与礼、乐、舞的分离。春秋盛行的言语引诗是诗与礼、乐、舞走向分离的产物。这一演示过程呈现出中国早期诗歌的礼用本质。孔子的《诗》论 ,与春秋赋诗、言语引诗体现出的诗学观念是一致的 ,它较为全面地阐发了以礼为核心的《诗》的功能  相似文献   
78.
哈萨克族是新疆的游牧民族之一,为新疆的建设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现有的兵团体制下,哈萨克族与汉民族一起生活、工作、学习,逐渐改变了一些原有的习俗。通过介绍兵团哈萨克族婚礼和葬礼的变迁,展现在新疆特有的兵团体制下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9.
世界各大宗教都有自己的婚姻观、生育观、人口观,她们几乎一致认为婚姻是神圣的,人们应当在自由平等、互敬互爱的前提下遵守“自由自主”的婚姻制度,反对人为地限制生育,主张增殖人口。这种婚育观对当今世界人口数量以及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就《左传》的记载来看,“因”并非一种婚姻关系,而“报”并不见容于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烝”是在婚姻伦理形成之初,在宗法制度可以容忍的范围内的一种事实婚姻。它既非群婚或转房婚的遗迹,亦不同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对于这种事实婚姻,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既非毫不犹豫的承认,亦非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情况反映了春秋早期贵族阶层婚姻伦理的相对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