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13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广西红树林恢复历史、成效及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航清  莫竹承 《广西科学》2018,25(4):363-371,387
回顾了广西红树林人工造林历史,通过收集资料和调查评估了广西红树林人工造林成效。结果表明,1980年以前广西有红树林人工林274.7hm2,1980-2001年新增818.2hm2。2002-2015年的14年间,广西营造了3 984.5hm2的红树林,成林1 338.9hm2,保存率为33.6%,其中乡土红树林和外来无瓣海桑林分别贡献了73.86%和26.14%。与此同时,广西红树林天然林比例从2001年的86.95%迅速下降到2015年的66.82%,年均下降1.34%。在广西红树林总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天然林比例的快速下降,反映出15年间人工林逐渐替代天然林的现象严重。论文总结了广西红树林造林的经验教训,重新评估了宜林滩涂的潜力,将红树林恢复细分为自然恢复、人工修复和重建造林3大类。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有利于改善红树林质量,重建造林则重在扩大红树林数量。最后,给出了中越边界困难滩涂乡土红树林重建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92.
龙永煤田坑柄井田南区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相研究是揭示古泥炭沼泽形成的重要标志,而古泥炭沼泽是聚煤的主要场所.是恢复合煤地层沉积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龙永煤田坑柄井田南区地质资料的分析,从岩矿特征、粒度特征、层理特征、古生物特征等方面对沉积相及其古泥炭沼泽的发育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划分了三种沉积相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发展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3.
以福建省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3次各选取5个水质采样点(编号FZ1、FZ2、FZ3、FZ4、FZ5)进行检测,检测参数包括DO、CODMn、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磷、总氮、磷酸盐、油类,研究保护区不同站位水质及非点源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流经红树林核心区的水中溶解氧DO含量增加;化学需氧量COD含量逐渐减少;无机氮(NH4-N、NO2-N、NO3-N)和PO4-P的含量均超过标准,水体呈富营养化;pH=7.44,低于7.8~8.5的标准,水体呈现酸化;油类尚未对水域造成严重影响,但FZ2的含量已接近最低标准水平.说明该区域非点源污染已经对漳江和红树林保护区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94.
本文通过调查三亚地区红树林湿地现状发现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以及管理保护工作的不完善等问题。为了维护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平衡,保护宝贵的生态资源,必须做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科技护林,加快人工恢复和育种工作,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5.
广西红树群落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广西红树群落进行了中级分类单位的划分。根据《中国植被》确定的分类原则、单位和系统,广西的红树群落可划分为6个群系:(1)白骨壤群系;(2)秋茄群系;(3)海漆群系;(4)木榄群系;(5)桐花树群系;(6)红海榄群系。同时,对这些群系特征作了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96.
以红树植物秋茄叶片为实验材料,美人蕉叶片为对照材料,采用6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DNA提取效果。结果表明:针对红树植物优化的CTAB法(方法 6)通过PVP的除酚去多糖作用,利用CTAB提取液和氯仿-异戊醇强效除蛋白和脂类物质,结合高盐环境下异丙醇高效沉淀DNA去除多糖,最终达到彻底去除杂质,得到高纯度的基因组DNA,是6种方法中最适合用于红树植物DNA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7.
98.
南海海洋红树林种子内生真菌2508号多糖G-22a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南海海洋红树林种子内生真菌2508号的菌体中提取到多糖G-22a,通过酸水解及GC/MS研究表明,G-22a由鼠李糖、甘露糖和葡萄糖及少量的木糖、核糖醇组成。  相似文献   
99.
选取5种半红树植物,比较研究了在不同生境(潮间带和陆生或特大高潮滩)中叶片的K、Na、Ca、Mg和Cl等元素含量、光合特性和叶解剖结构.结果表明:1)处于低潮间带的半红树叶中K、Na、Ca、Mg和Cl等元素含量均高于特大高潮滩(陆生)的半红树叶中各元素含量,其中,阔苞菊叶中Na、Cl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半红树,而K元素含量却显著低于其他半红树.无论处于高位还是低位半红树叶对土壤中5种元素富集率均小于1,对土壤元素富集系数的大小顺序为Ca〉Mg〉K〉Na〉Cl.2)处于高位的黄槿、阔苞菊、莲叶桐植物叶片的表观量子产率(AQY)、光饱和净光合速率(Pmax)、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qP)均要高于低位,而非光化学淬灭(NPQ)却低于低位.其中阔苞菊高位与低位AQY和Pmax差异显著(P〈0.05).3)处于不同生境中半红树植物叶的解剖结构,没有明显的差异.主要特征为:杨叶肖槿、黄槿和莲叶桐均具有整齐而规则的栅栏组织.大多数半红树植物叶的贮水组织不发达.阔苞菊为等面叶,黄槿具有下皮层,许树上下表皮均有盐腺.半红树植物不具有或少许具有真红树植物独特的结构,没有趋同适应,显示了结构与环境的密切关系.总之,处于高位阔苞菊对环境适应性均要高于其它4个树种高位.处于低位的许树耐盐性均要高于其他4个树种,莲叶桐较适合与高潮间带、低盐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0.
为探明高岭土悬浮物的影响范围及其对榄根村红树林底质环境的影响,2020年3月在榄根村死亡红树林的林内、林缘、附近正常红树林、对照林区及潮沟开展底质环境调查采样。结果表明:死亡红树林的林内、林缘和附近正常红树林内的高岭土悬浮物主要沉积在表层10-20,5-10和0-5 cm内,对应层次的平均铝含量分别为9.15%,10.8%和7.10%,而对照林区沉积物柱状样的平均铝含量为3.60%。靠近陆域填土区的潮沟(S1-S3站位)底质平均铝含量为5.94%,其他监测潮沟(S4-S7站位)的平均铝含量为1.86%。调查区域各监测指标基本满足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但靠近陆域填土区的潮沟、死亡红树林及其附近正常红树林内的底质平均pH值均低于相应的对照区;死亡红树林的林内、林缘和附近正常红树林底质中的铜、铅和铬含量是对照林区的2倍左右,靠近陆域填土区的潮沟底质铅亦是对照潮沟区的2倍。死亡红树林底质的综合肥力系数为0.59,低于对照林区的0.69。综上可见,高岭土悬浮物主要影响榄根村红树林湿地表层20 cm以内的底质环境,并以陆域填土区为中心,在半径约540 m的范围内大量沉积,在半径540-1 075 m的扇形区域内少量沉积,导致死亡红树林及靠近陆域填土区的潮沟底质pH值降低,加重了附近正常林区的底质酸化。高岭土悬浮物富含铜、铅和铬,影响湿地底质环境质量,并存在重金属富集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