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455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调查了广东省特呈岛整片退化红树林的林窗大小结构、形成方式、形成木林窗特征及边界木特征等。结果表明:该地区林窗主要以小型面积林窗为主,形状大多数近似于椭圆形,林窗平均高度较矮; 形成方式主要是枯立、折枝和枯立+干折等。分析认为,林内海水水文作用为退化红树林林窗所特有的新形成方式以及林窗形成后有盐地鼠尾栗入侵。形成木数量多,基径偏小,以白骨壤和红海榄为主; 林窗边界木以中小径级为主,健康程度较差的边界木接近一半,主要分布在低潮带和中潮带,有恶化的趋势。因此,退化红树林林窗特征与健康红树林林窗特征有很大不同,海边风浪过度侵蚀是红树林退化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52.
应用遥感信息分析广西红树林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ENVI图像处理软件对广西沿海红树林的5个时相遥感数据和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并进行解译,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广西红树林在时空上的演变情况并分析其演变原因.结果得出,广西红树林在时空上的演化趋势是:1955年至1988年呈衰减的趋势,共减少4679.79hm^2,平均每年减少141.81hm^2;1988年至2004年呈递增趋势,共增加2395.05hm^2,平均每年增加149.69hm^2.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影响,人们为了造地与围海养殖,砍伐红树林,使红树林面积迅速衰减;在无人为破坏的时候,红树林依靠自身的生长能力,能迅速生长,尤其是在海水富营养化的地段能恢复得很快.  相似文献   
53.
红树林内生真菌Paecilomyces sp.(treel-7)采自红树植物秋茄树皮,在实验室150L规模下静置培养.反复进行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通过1D,2DNMR和EI—MS等手段鉴定5个蒽醌类化合物和2个甾体类代谢产物的结构.通过MTT法测试5个蒽醌类化合物有抑制鼻咽癌细胞(KB,KBv)的活性,结果显示葸醌类化合物1-5对鼻咽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4.
对珠江口国家863计划"滩涂红树林种植-养殖系统耦验示范研究"基地中3个系统12个红树种植-养殖塘的浮游藻类和氮磷营养盐进行了1年内4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4种红树植物秋茄、桐花树、木榄、红海榄的单种或组合种植对于DIN和PO4-P均有不同程度的净化作用,但各个塘的浮游藻类均处在富营养化或超富营养化水平。通过对各系统中浮游藻类进行群落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测度排序(NMDS)研究,说明红树种植可以改变藻类的群落结构,但红树种植短期内不能降低水体中的藻类丰度和富营养化程度。红树植物和藻类间的复杂内在关系有待更加细致的机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5.
红树林内生真菌K38和E33混合发酵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混合发酵技术应用于来自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E33和K38的培养,其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较强抑制活性,从该提取物中分离到deoxyscytalidin(1),1-甲氧基-2-羟基-3-甲基蒽醌(2),5-丁基-2-吡啶甲酸甲酯(3),5-(3-丁烯基)-2-吡啶甲酸甲酯(4),sescandelin(5)五个单独培养未能得到的代谢产物,其中化合物1,2,3,4为首次从海洋真菌里得到。  相似文献   
56.
 红树林内生真菌是一种新的天然产物资源。采用色谱技术对分自海南半生红树林植物蕨类的内生镰刀菌Fusarium sp.ZSU H85(LK)菌体进行了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新的蒽醌ZSU H85A(A),安息香酸异戊烯酯(B)和壬二酸(C)。  相似文献   
57.
对海南岛北部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发现,东寨港、清澜港和新盈港沉积物表层中的Cu、As、Zn、Ni、Cr元素含量均高于海南土壤背景值.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重金属元素Cr、Cu、Ni、Zn相互问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反映这些重金属元素有相同或相似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58.
以来源于污泥的抗肿瘤活性真菌P. lanosum NT-121活性代谢产物研究为例, 探索污染环境中生物资源高值利用(即药源微生物新菌株资源开发)的新途径。采用活性跟踪分离的实验策略, 利用液液萃取、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从该活性菌株的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总浸膏中分离出3个化合物, 利用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 槲皮素(2), terrein(3)。用MTT法测试化合物1, 2, 3抑制K562细胞的IC50 值分别为 45.8, 563.8和6.5 μg/ mL。这3个化合物虽为已知化合物, 但均为首次在P. lanosum中发现, 且化合物1和3对K562细胞有一定增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9.
从药用植物宜昌蛇菰(Balanophora henryi Hesml.)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SHG-7,通过固体发酵,乙酸乙酯萃取得浸膏,其浸膏经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半制备型HPLC等分离手段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质谱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灰黄霉素(1),麦角甾醇(2),麦角甾-7, 22-二烯-3, 6-二酮(3),麦角甾-7, 22-二烯-3, 5, 6-三醇(4),软脂酸-1-甘油酯(5),肉豆蔻酸(6).化合物1对MCF-7、A549及Hela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18.36 ± 2.32 μM、26.58 ± 1.62 μM 和74.29 ± 1.34 μM,化合物2~化合物6对以上肿瘤细胞无明显活性.  相似文献   
60.
从矮坨坨根部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经形态与分子生物学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运用中压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方法和现代波谱技术1HNMR、13CNMR以及LC-MS从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4-氨基-2-羟基嘧啶(1),4,5-二氢-3H-吡唑-3-羧酸甲酯(2),4-羟基-7-(2-羟基-丁基)-3-甲基-氧杂环庚烷-2-酮(3),2-氨基-3-甲基戊酸(4),2,5-二氨基戊酸(5),2-氨基-3-甲基丁酸(6)4-羟基苯甲酸(7),脱氢镰刀菌酸(8),镰刀菌酸(9),其中化合物8对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23.9和29.1 μg/mL,而对正常肝细胞L-02未显示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