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737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电子垃圾回收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风险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对广东省清远市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周边农田土壤PCBs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并研究了PCBs污染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垃圾拆解区周边农田表层0~20 cm土壤中PCBs浓度范围为2.09~1 335.80μg·kg-1,平均值162.92μg·kg-1,存在严重污染的点位。拆解作坊围墙外表层土壤样品中PCBs含量平均值为2 576.17μg·kg-1,严重高于拆解作坊附近农田污染程度。电子垃圾是PCBs等有毒污染物的一个重要的释放源。10个采样点中除8号外,其余各采样点20~40 cm土层PCBs含量减少,大部分PCBs残留在表层土壤中,纵向迁移能力较弱。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空间变化明显;但是不同采样点三种微生物数量与PCBs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72.
对猫儿屎内生真菌DL06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序列鉴定菌株DL06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应用多种层析手段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8个化合物,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确定为β-谷甾醇(1)、6,8-二羟基-3-甲基异香豆素(2)、单甲基硫赭曲菌素(3)、大黄素-8-甲醚(4)、2-呋喃甲酸(5)、5-羟甲基呋喃-3-羧酸(6)、6-柠檬酸甲酯(7)和丁二酸(8),化合物(2)、(3)、(6)和(7)均为首次从产黄青霉中分离得到。利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对化合物的活性进行检测,抗菌活性表明化合物(3)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73.
禽类真菌感染及其毒素中毒后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禽类抗真菌感染中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的作用.真菌毒素通过抑制免疫球蛋白合成、效应细胞活力及抑制DNA和蛋白质合成来影响免疫机能,且免疫抑制作用与真菌毒素种类和剂量有关.最后探讨了血清学诊断技术的应用和疫苗的研发前景.  相似文献   
774.
道地药材白芷根际AM真菌的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10月在河北省安国市的4个样地,从0~10、10~20、20~30和30~40 cm 4个土层采集白芷根际土样,系统研究白芷根际AM真菌空间分布和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芷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白芷具有Paris型菌根.AM真菌不同结构定殖率和孢子密度与样地生态条件密切相关.AM真菌不同结构定殖率在齐村最高,孢子密度在郭北庄最高,采样深度对孢子密度和AM真菌定殖率有显著影响,在10~20 cm或20~30 cm土层出现最大孢子密度;AM真菌定殖率在0~10 cm或20~30 cm土层有最大值.总定殖率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N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AM真菌泡囊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菌根定殖率与孢子密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土样中AM真菌有球囊霉属(Glomus)、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相似文献   
775.
张悦  陈燕丽  黄滢  许文龙 《广西科学》2022,29(4):776-784
气候是红树林虫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探明气象要素与红树林虫害发生程度的关系,本文以广西北海红树林最常见的虫害——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 Caradja)为切入点,基于2004-2015年灾情面积数据及气候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别于月尺度和旬尺度上筛选与广州小斑螟发生程度显著相关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影响时段。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广州小斑螟的发生显著受2月上旬环境条件的影响,并与风速、降水量及温湿系数呈正相关,与日平均气温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红树林广州小斑螟虫害防治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76.
采用室内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潮滩、植物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消浪特性,量化了潮滩对红树林生态系统波高衰减的贡献。结果表明:随着植物淹没度的增大,潮滩、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波高比均逐渐增大,即消浪效果越来越弱,而植物的波高比则是先减小再增大,水位在树冠中心时消浪率远高于其他植物部位;随着相对波高的增大,潮滩的波高比先稳定在1.0附近然后再减小,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波高比逐渐减小,而植物的波高比先减小再增大;随着波长与植物带宽度的相对宽度增大,潮滩的波高比先略减小再增大,但多数稳定在1.0附近,而植物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波高比先增大再略微减小;潮滩对红树林生态系统波高衰减贡献随淹没度减小逐渐增大,最大可达63%;波浪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传播过程呈非线性衰减,单位长度的波高衰减率在植物带前1/4宽度远大于后3/4宽度。  相似文献   
777.
探究健康和患锈腐病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和可培养菌株分离,以期为西洋参锈腐病发生机制及防控提供参考。利用传统分离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健康和患锈腐病西洋参的根际土壤,探究其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经由传统分离技术合计得到24株细菌和25株真菌,优势菌属包括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健康和锈腐病土壤中细菌群落均以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变形门(Proteobacteria)为主;患锈腐病组有所降低的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大幅上调的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厚壁菌门(Firmicutes)。健康和锈腐病土壤内所含的真菌群落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主,被锈腐病感染后有所上调的为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与被孢...  相似文献   
778.
为探究蝴蝶群落多样性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东寨港红树林保护站塔市分站(简称塔市分站)、海口市演丰镇污水处理厂(简称污水处理厂)、长宁尾村、长尾头村、东寨港红树林保护站道学分站(简称道学分站)、三江闸门等地区的蝴蝶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在东寨港红树林中采集了208只蝴蝶,隶属7科30属39种,其中蛱蝶科(Nymphalidae)和灰蝶科(Lycaenidae)的物种数最多,粉蝶科(Pieridae)和斑蝶科(Danaidae)的个体数最多.妒丽紫斑蝶(Euploea tuliola)、宽边黄粉蝶(Eurema hecabe)、中环蛱蝶(Neptis hylas)是优势种,紫斑蝶属(Euploea)是优势类群.道学分站的陆潮混合林的蝴蝶群落多样最高,这是因为道学分站的植被丰富度较高且受到的干扰较小.长宁尾村的人工花坛和三江闸门的堤坝的蝴蝶群落多样性最差,这是因为人工花坛和堤坝的植被丰富度较差且人为干扰较大.结果说明东寨港红树林蝴蝶群落多样性主要受植被丰富度和人工干扰影响.东洋种和东洋古北共有种占总数比率分别是66.67%、25.64%.综上得出,红树林部分林缘植被受到严重破坏,这些区域的蝴蝶十分稀少.  相似文献   
779.
【目的】蜡样芽孢杆菌NJSZ-13是1株能杀死松材线虫的松树内生细菌,研究该菌株能否诱导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菌株抗松材线虫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年生马尾松苗根部施用NJSZ-13菌株菌悬液和灭活的菌悬液后4 d再接种松材线虫,以观察不同处理的病情发展。测定该菌诱导处理后4天内和接种松材线虫AMA3虫株后28天内马尾松体内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接种松材线虫后42 d,菌悬液和灭活菌悬液处理诱导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的效果达54%和33%,且发病时间延迟。接种NJSZ-13菌株后,马尾松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接种松材线虫后,菌悬液和灭活菌悬液处理的马尾松这5种酶活性明显高于未接种菌株的马尾松苗。总体上,菌悬液处理比灭活菌悬液处理的马尾松防御相关酶活性变化显著。【结论】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能诱导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并且菌悬液的诱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80.
【目的】短小芽孢杆菌LYMC-3菌株对稻瘟病、黄瓜枯萎病及棉花黄萎病等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测定LYMC-3菌株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检测其抑菌谱,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LYMC-3菌株对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松树脂溃疡病菌(Fusarium circinatum)、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拟茎点霉(Phomopsis macrospora)、七叶树壳梭孢菌(Fusicoccum aesculi)、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heae)、山茶炭疽菌(Guignardia camelliae)、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orella)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抑菌活性最强的病原真菌,进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结果】LYMC-3菌株对8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带长度及抑菌活性大小依次为:拟茎点霉>拟盘多毛孢>葡萄座腔菌>松球壳孢菌>七叶树壳梭孢菌>金黄壳囊孢菌>松树脂溃疡病菌>山茶炭疽菌。LYMC-3菌株发酵滤液对拟茎点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0.36%,对其分生孢子24 h萌发抑制率为88.16%。【结论】短小芽孢杆菌LYMC-3菌株抑菌谱广,其发酵滤液对拟茎点霉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