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737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51.
舟山群岛近海底栖真菌及其抗生活性初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分离自舟山群岛海域海底46个沉积物样品中的丝状真菌进行种属鉴定,及其代谢产物抗菌、细胞毒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检测.结果显示:舟山群岛海域海底沉积物中存在着丰富的真菌资源.46个沉积物样品中,真菌含量最高可达到2 250 CFU/g(样品).在进行活性检测的89份真菌代谢产物中,有29.2%的样品对一株或一株以上的指示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有10%左右的样品对5株植物致病真菌显示抑制作用,有49.4%的样品对白色假丝酵母显示抑制作用,但没有样品对黑曲霉有抑制作用;在细胞毒实验中,分别有2个、4个和12个样品在浓度为25μg/mL时,对KB细胞、Raji细胞和Hep G2细胞的抑制率高于50%;有55个样品显示微弱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对舟山群岛海域的底栖真菌资源有了初步了解,将有助于将来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52.
牛至油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植物病原真菌水稻稻瘟病菌、松赤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玉米弯胞杆菌、小麦赤霉病菌、胶胞炭疽病菌为实验菌,检测了牛至油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0·4μL/mL(最低抑制浓度(MIC))的牛至油就能完全抑制所有供试菌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半抑制浓度(IC50)和相对抑制率显示,牛至油对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弯胞杆菌、松赤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水稻稻瘟病菌,最弱是胶胞炭疽病菌、玉米纹枯病菌.  相似文献   
753.
一株有抗菌活性的云南重楼植物内生真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首次从云南重楼植物中分离得到的1株内生真菌(编号c 196),发现它对多种病原菌有抗菌活性.通过进一步对其培养特征,显微形态特征,电镜扫描特征的观察以及ITS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树构建与分析,发现该菌与巴西青霉(P.brasilianum)的赫昆青霉(P.paraherquei)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相似性为99.6%,但形态特征存在差别,c 196菌株的分生孢子小梗有1~3个分支,而巴西青霉和赫昆青霉[1,2]的分生孢子小梗都是4~7个分支.因此我们建议将其定为P.paraherquei的1个变种———赫昆青霉云南变种(Penicillium para-herqueivar.yunnanensisn.var Sun et Chen).  相似文献   
754.
在纤维素筛选培养基中加入了黄孢原毛平革菌稻草固态发酵的浸提液,并用这种培养基直接从自然环境中筛选了与黄孢原毛平革菌相容的菌株,在PDA和MEA平板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相容性测试,选择出了生长稳定、可以与黄孢原毛平革菌较好共存的6株真菌.然后,对它们进行了固态发酵产酶的研究.对发酵体系中滤纸酶活(FPA)、木素过氧化物酶(L iP)、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Lac)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这种筛选出来的菌株组合可以部分增强酶的活性,完善体系中胞外酶的组成,其中编号为F05的菌效果最好,它在混合培养时,体系中的FPA和Lac都得到了加强,比单独培养F05和P.C.时的酶活分别提高了55.5%,24.1%和217%,146%.  相似文献   
755.
【目的】根际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组成不仅受植物种类及植物生长时期等影响,外源基因的导入也可改变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转betA或转TaLEA基因小黑杨(populus simonii x p.nigra)能够提高甜菜碱或晚期胚胎富集蛋白的含量,进而增强转基因植物的抗旱耐盐性,PsnWRKY70是胁迫应答信号转导网络中的负调控因子,WRKY70干扰表达小黑杨的耐盐性显著高于对照株系。在明确了转betA、转TaLEA、转WRKY70小黑杨抗旱耐盐性的同时,开展转基因小黑杨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组成分析,为其环境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2年生转TaLEA、betA、WRKY70基因小黑杨及对照野生型(WT)小黑杨根际土壤为试材,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16S rRNA和ITS测序分析,对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结构差异性、群落组成进行分析,了解转基因活动对小黑杨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针对根际细菌群落组成,转betA小黑杨的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WT小黑杨,而转WR...  相似文献   
756.
为考察入侵植物胜红蓟内生真菌转化柠檬烯产物的抑菌活性,以柠檬烯二醇作为标品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筛选具有转化柠檬烯能力的胜红蓟内生真菌.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菌株的转化产物进行分析,并对其生物转化柠檬烯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从22株胜红蓟内生真菌中共筛选得到14株具有转化柠檬烯能力的菌株,其中,有6个菌株的柠檬烯转化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含有柠檬烯-1,2-二醇;菌株Diaporthe phaseolorum(wl01)的柠檬烯转化产物中,柠檬烯-1,2-二醇的质量浓度最高(3.43 mg·mL-1);菌株Alternaria alternata(wp06)生物转化柠檬烯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意大利青霉类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意大利青霉的抑菌效果为(40.03±3.58)%.  相似文献   
757.
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常见物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树林湿地是链接陆地与海洋的重要枢纽,地貌特征独特,内部构造复杂多样,集海洋与陆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于一体,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为数以千计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觅食、繁衍的环境。本文主要从食用红树林生物、广西红树林鸟类和昆虫3个方面重点介绍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常见物种。  相似文献   
758.
在深圳湾红树林的鱼塘、白骨壤林和光滩3种生境中采集沉积物样柱, 分析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Cd, Cu, Zn 和 Pb)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并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3 种生境的沉积物在整个沉积深度(0~50 cm)范围内, pH从高到低依次为光滩>白骨壤林>鱼塘; 盐度、电导率和总有机碳(TOC)的高低顺序均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整体上重金属的含量分别为Zn 103.45~214.14 μg/g, Cu 70.92~133.50 μg/g, Pb 54.90~84.65 μg/g, Cd 6.57~7.25 μg/g。3种生境沉积物中的4 种重金属含量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 Zn, Cu和Pb在3种生境中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 Cd含量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其中, 鱼塘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最低(P<0.05); Zn和Cu含量随深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 仅Cu含量随样地和深度变化表现出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TOC在鱼塘重金属Pb积累中起一定的作用(P<0.05), 鱼塘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同源性。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 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Eir)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d>Cu>Pb>Zn。各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从高到低均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显示, 3种生境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达到高潜在生态风险级别, 主要来自Cd污染, Cu污染次之。  相似文献   
759.
用组织研磨涂布法对中国红豆杉中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得到45株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一株产紫杉醇的菌株Tax-4进行鉴定,其结果为黑团壳属(Massaria)。表明从中国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产紫杉醇的黑团壳属内生真菌,丰富了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资源。  相似文献   
760.
利用滤纸片扩散法及形态学常规分类法对30株虎杖内生真菌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试验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15株内生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抑菌活性,12株内生真菌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抑菌活性,7株内生真菌对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抑菌活性,分别占菌株总数的50%,40%和23%。根据菌落形态及菌丝结构对其鉴定,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分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枝孢霉属(Cladosporium)、镰刀菌属(Fusarium)及无孢菌类(Agonomycetales)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