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0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388篇
系统科学   158篇
丛书文集   153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60篇
综合类   5181篇
自然研究   1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介绍了国外应急通信的应用模式、政策、手段以及国内应急通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讨论了卫星通信系统在应急领域的应用,展望了卫星通信的新技术、新方向及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32.
中南半岛恐怖袭击事件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际恐怖主义事件数据库等数据源为基础,采用空间统计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南半岛恐怖袭击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恐怖袭击目标和方式的转变特征,介绍了中南半岛恐怖袭击事件中的主要恐怖组织。研究表明,中南半岛逐渐成为恐怖组织袭击的重点区域之一,并且采取的方式杀伤性更强,政府应该采取措施预防应对恐怖袭击事件。  相似文献   
133.
液态金属高性能冷却技术:发展历程与研究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障"问题已经成为阻碍高端电子芯片和光电器件向更高性能发展的重要挑战,发展高性能芯片冷却和热管理技术迫在眉睫。作为一大类新兴的热管理材料,液态金属在对流冷却、热界面材料、相变热控等领域均带来了观念和技术上的巨大革新,打破了传统冷却技术的性能极限,给大量面临"热障"难题的器件和装备的冷却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有望在国防、航空航天、能源系统及民用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冷却与热管理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液态金属先进冷却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液态金属对流冷却技术、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液态金属(低熔点金属)相变储能与热控技术、基于液态金属的复合冷却技术等;梳理了液态金属冷却技术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4.
天然气燃爆喷射火事故可能造成人员建筑严重损害,为研究大型天然气喷射火燃爆特性,使用CFD计算软件,对质量流量在5 kg/s以上,压力分别为12 MPa与6 MPa,泄漏孔径在25 mm、50 mm与100 mm时的高压天然气喷射火进行仿真,得到这六种工况下喷射火火焰尺寸、温度分布和近地热辐射强度分布曲线,并得到喷射火长度与宽度和泄漏孔直径的线性变化关系.与喷射火常用的Thornton模型对比,仿真结果计算的火焰长度基本符合,热辐射结果在泄漏中心30 m以外基本相近,两种方法都可用于估算远距离喷射火热辐射强度,为天然气设施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5.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油酸钠在锡石(211)表面上的吸附机理.通过模拟XRD图谱与实测XRD图谱验证了建立的锡石晶胞结构的合理性.收敛性测试结果表明,当锡石(211)表面结构厚度超过5.437×10-10m,真空层深度大于10×10-10m时,表面结构趋于稳定.吸附能计算显示H2O和OH-可以自发地吸附在(211)表面上,然而OL-在(211)表面上的吸附能最低,可以取代被吸附的H2O和OH-.Mulliken电荷布局计算和差分电子密度分析表明,反应过程中油酸羧基中的两个O原子与锡石表面裸露的Sn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形成化学吸附,其中单键O与Sn原子形成的化学键键强更大.  相似文献   
136.
针对传统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转矩脉动和磁链脉动较大,现有占空比调制策略计算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占空比调制策略.该调制策略利用定子磁链和扇区电压矢量的作用角区分转矩脉动和磁链脉动在控制系统中的权重系数,并设计新型开关表,保证在任一控制周期中最佳电压矢量的选择.在保证系统计算量较低的前提下,利用权重系数和最佳电压矢量推导最优占空比计算公式.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新型占空比调制策略可以大幅度抑制转矩脉动和磁链脉动,获得较好的稳态运行性能,并保持系统快速动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37.
考虑自由表面的影响,从理论上建立了在密度均匀的连续分层流体中脉动点源生成内波的数理模型,应用Fourier变换和围道积分,推导出点源脉动频率的平方小于Brunt-Visl频率的平方条件下含自由面的连续分层流体中脉动点源的内波格林函数,并给出了详细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解的性质、内波的生成机理和自由面的干扰机理及波动特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连续分层流体中脉动点源的内波生成格林函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周期平板模型相结合方法,对HCOOH分子在Pd(110)表面bridge,bidentate和unidentate三种形态吸附位进行吸附结构、Mulliken布居和振动频率等性质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HCOOH在金属态表面bidentate为最稳定的吸附位,电极表面unidentate为最稳吸附位;HCOOH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远大于金属态表面的吸附能,表明电化学反应比普通化学反应容易进行.电极表面吸附的结构和频率分析显示,吸附过程中O—H、C—H键均伸长,v(O—H)键和v(C—H)振动频率均发生明显红移,表明H原子在吸附过程中容易断裂,脱离HCOOH分子.Mulliken电荷布居分析表明在电吸附过程中电子由HCOOH分子向Pd(110)表面进行转移,有利于电催化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139.
The paper seeks to make progress from stating primitive ontology theories of quantum physics—notably Bohmian mechanics, the GRW matter density theory and the GRW flash theory—to assessing these theories. Four criteria are set out: (a) internal coherence; (b) empirical adequacy; (c) relationship to other theories; and (d) explanatory value.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stock objections against these theories do not withstand scrutiny. Its focus then is on their explanatory value: they pursue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ground the textbook formalism of quantum mechanics, and they develop different explanations of quantum non-locality. In conclusion, it is argued that Bohmian mechanics offers a better prospect for making quantum non-locality intelligible than the GRW matter density theory and the GRW flash theory.  相似文献   
140.
Induction hardening of dense Fe-Cr/Mo alloys processed via the powder-metallurgy route was studied. The Fe-3Cr-0.5Mo, Fe-1.5Cr-0.2Mo, and Fe-0.85Mo pre-alloyed powders were mixed with 0.4wt%, 0.6wt%, and 0.8wt% C and compacted at 500, 600, and 700 MPa, respectively. The compacts were sintered at 1473 K for 1 h and then cooled at 6 K/min. Ferrite with pearlite was mostly observed in the sintered alloys with 0.4wt% C, whereas a carbide network was also present in the alloys with 0.8wt% C. Graphite at prior particle boundaries led to deteriora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loys with 0.8wt% C, whereas no significant induction hardening was achieved in alloys with 0.4wt% C. Among the investigated samples, alloys with 0.6wt% C exhibited the highest strength and ductility and were found to be suitable for induction hardening. The hardening was carried out at a frequency of 2.0 kHz for 2-3 s. A case depth of 2.5 mm was achieved while maintaining the bulk (interior) hardness of approximately HV 230. A martensitic structure was observed on the outer periphery of the samples. The hardness varied from HV 600 to HV 375 from the sample surface to the interior of the case hardened region.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properties and hardening depth was achieved in case of the Fe-1.5Cr-0.2Mo alloy with 0.6wt%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