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6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255篇
系统科学   46篇
丛书文集   150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8篇
综合类   502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71.
Two-dimensional particle-in-cel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of electron density depletions in collisionless magnetic reconnection.In anti-parallel reconnection,the quadrupole structures of the out-of-plane magnetic field are formed,and four symmetric electron density depletion layers can be found along the separatrices due to the effects of magetic mirror.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itial guide field,the symmetry of both the out-of-plane magnetic field and electron density depletion layers is distorted.When the initial guide field is sufficiently large,the electron density depletion layers along the lower left and upper right separatrices disappear.The parallel electric field in guide field reconnection is foun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orming such structures of the electron density depletion layers.The structures of the out-of-plane magnetic field By and electron depletion layers in anti-parallel and guide field reconnection are found to be related to electron flow or in-plane currents in the separatrix regions.In anti-parallel reconnection,electrons flow towards the X line along the separatrices,and are directed away from the X line along the magnetic field lines just inside the separatrices.In guide field reconnection,electrons can only flow towards the X line along the upper left and lower right separatrice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parallel electric field in these regions.  相似文献   
172.
颗粒磁矩反转场的大小和反转速度是衡量磁记录写入效率的主要指标.利用LL方程描述在微波场下颗粒磁矩的动力学行为,考虑了颗粒磁矩各向异性场之间存在一定夹角,计算了颗粒磁矩之间相互作用对反转场大小以及反转速度的影响,对于单个颗粒磁矩提出了能够有效提高磁矩反转速度,同时降低磁矩反转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3.
采用控制电位电解法,在玻碳电极((GCE)上进行石墨烯(GN)/壳聚糖(CS)修饰膜的电沉积,将制得的膜修饰电极GN/CS/GCE在0.1 mol·L-1的HAc-NaAc电解液(pH=4.2)于-0.5 V(vs.SCE)电位下富集Cu2+,并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结果表明,该膜修饰电极对Cu2+的富集作用明显强...  相似文献   
174.
设计了带电磁场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测定污水CODcr的去除率考察装置的运行效果,并获得初步的污水处理工艺参数.固定化活性污泥磁性微球在磁场中进行污水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磁场强度为8.50 m T时,处理污水的CODcr去除率可达87.57%;当磁场强度为80.7mT时,处理污水的CODcr去除率可达98.42%.  相似文献   
175.
用磁控溅射法在加热到400℃的MgO(001)单晶基片上沉积了总厚度为25 nm 的[Fe(0.6 nm)/Fe30.5Pt69.5(1.9 nm)]10 多层连续薄膜, 总成分配比为Fe50Pt50. 然后对其在[500, 900]℃温度范围进行真空热处理, 分析了热处理温度对薄膜表面形貌、晶体结构以及磁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加热基片上生长的FePt 薄膜, 层间已经发生扩散, 形成无序的A1 相. 经过700℃以上的高温热处理, 薄膜转变为具有(001)织构的L10相FePt 合金, 易磁化轴沿垂直于膜面的方向, 有序度大于0.85, 单轴磁晶各向异性能约2.7×107 erg/cc. 利用扩散后残存的周期性微弱成分起伏, 可以使薄膜在800℃以下保持形貌连续. 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表面进行观察证实, 在780℃进行热处理, 薄膜的表面最平整. 这种优质的连续薄膜可以应用于微加工制作超高密度垂直磁记录阵列介质.  相似文献   
176.
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基于频率计的实时电机转动周期测量方法,采用了非接触式的微型磁性传感器、Agilent 53131计数器及IntuiLink软件,试验结果表明:测量方法具有接口简单、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7.
发动机振动主动控制用电磁作动器的设计和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适用于汽车发动机振动主动控制用的新型串接式高能电磁作动器进行了结构设计,计算了作动器的磁场,对作动器的片状弹簧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同时,建立了作动器的力学模型,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作动器是理想的激振源和主动控制用作动器。  相似文献   
178.
介绍了流媒体与流媒体数据的概念,对音频和视频资料中的录音磁带资料转换成流媒体数据的过程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79.
基于壳聚糖载体的蛋白质药物纳米颗粒制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基于壳聚糖(CS)与聚阴离子(多聚磷酸纳)间静电作用的离子凝胶化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在室温下制备了包载蛋白质的亲水性壳聚糖纳米颗粒.对BSA-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pH值为5.0,CS与TPP的质量比为4,壳聚糖分子量为40 kDa的最优化的条件下可制备粒径小于100 nm的BSA-壳聚糖纳米颗粒,对BSA的包封率达到50%以上.并将该体系初步应用于蛋白类药物丙种球蛋白-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这种壳聚糖纳米颗粒对丙种球蛋白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80.
为了提高磁带设备的在线存储效率,提出了一种磁带库缓冲调度算法.该算法采用磁盘驱动器做缓存,将磁带库设备虚拟为逻辑块设备使用.同时,提出了主动写回以及读预取方法,将磁带库的随机读写操作顺序化,以改善系统随机读写性能.文中还对算法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利用仿真方法对算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系统集合I/O和单I/O响应时间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