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2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49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122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储层为中孔中–高渗储层,孔隙结构呈强非均质性,潜在固相侵入、微粒运移、出砂、流体敏
感性损害严重,水平井完井投产后自喷、气举困难,甚至没有产量。原井浆粒度分析、动态损害评价实验表明,原井浆
对渗透率100 mD 以上的储层保护能力不佳,返排恢复率低于50%。根据屏蔽暂堵原理对原井浆进行改性,并开展了
改性浆粒度分析及动态损害评价;利用FEI Quanta 450 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原井浆及改性浆的滤饼结构,借助分形几
何理论分析了滤饼孔隙率、孔径和分形维数等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改性钻井完井液能形成致密的滤饼,有效封堵储
层孔喉,返排恢复率达90% 以上。将改性配方应用到工区水平井钻井现场试验,投产后实现了开井高产自喷。  相似文献   
142.
以硼酸和氧化钙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粒径分布均匀的球型纳米硼酸钙润滑油添加剂.通过改变反应温度、硼钙物质的量比及反应时间研究了生成硼酸钙的影响因素.利用XRD和TEM对其结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制得产品是CaB6O10·5H2O,粒径为10~20 nm,分布均匀.将添加剂样品与润滑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超声搅拌下使添加剂均匀分散在润滑油中,制得成品油.静止考察了润滑油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并且测试了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性能.结果表明:纳米CaB6O10·5H2O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稳定性和抗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143.
水热法制备单质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乙二胺,联苯二酸,CuCl2在酸性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制得到了晶形良好、纯度较高的单质铜,并对得到的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及TG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酸性介质和水热条件都有助于增强乙二胺的还原性.  相似文献   
144.
渗吸作用是影响致密储层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明晰压裂液渗吸机理及影响因素作用规律对于评价致密储层压后生产特征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新疆致密砂岩储层岩心,采用体积法开展了饱和油致密岩心压裂液渗吸实验,研究了压裂液体系、岩心渗透率、实验温度、岩心长度和原油粘度对渗吸速率及渗吸采收率的影响,并基于灰色关联度对渗吸因素进行了影响程度评价。研究表明:渗吸采收率与渗透率、实验温度成正相关关系,与压裂液质量分数、岩心长度和原油粘度呈负相关关系,渗吸速率呈现出初始较快,随后迅速下降;各渗吸因素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压裂液体系>原油粘度>实验温度>岩心长度>岩心渗透率,致密储层压裂后应对储层性质及注入流体性质进行综合评价,为压后生产特征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5.
冷水坑矿田层状铅锌银矿稳定同位素特征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存于火山岩地层层间破碎带中的层状铅锌银矿是冷水坑矿田重要的矿化类型之一。层状矿体内碳酸盐岩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碳氧硫铅同位素测定表明,铁锰碳酸盐矿物的δ13CV-PDB变化范围在-4.8‰~-5.5‰之间,δ18OV-SMOW为12.6‰~14.1‰,白云质灰岩分别为-3.3‰~-5.9‰,9.8‰~17.2‰。金属硫化物δ34S值为-3.9‰~+5.6‰,多集中在-1‰~6‰之间,与矿田斑岩型矿床硫同位素组成一致。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比较一致,其中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7.786~17.809,15.572~15.605,38.281~38.386。层状矿体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位于矿田铅同位素分布范围内且比斑岩型矿石铅分布集中。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层状矿床成矿物质来自矿田火山(岩浆)系统。含矿地层内的碳酸盐岩层为火山喷发间歇局限陆相湖正常沉积而成,铁锰碳酸盐为火山(岩浆)热液成因而非喷流沉积。冷水坑层状铅锌银矿为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6.
以氯化铁(FeCl3.6H2O)为反应前驱物,采用磁场辅助水热法合成α-Fe2O3粒子,并运用XRD、TEM、VSM对所得α-Fe2O3粒子的结构、形貌以及室温磁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热反应过程中引入外磁场,对合成的α-Fe2O3粒子晶粒尺寸、粒径分散性有明显的影响,同时还发现磁场的引入能使产物饱和磁化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47.
以氯化钴(CoCl2.6H2O)和氢氧化钠作为反应前驱物,采用水热法合成微米级树叶状钴单质,在500℃退火条件下得到形貌相似的Co3O4粒子,并运用XRD、SEM和VSM对所得粒子的结构、形貌和磁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树叶状钴单质表现出室温铁磁行为,具有较高的磁参数,其中饱和磁化强度为139.3emu/g、矫顽力为29.5kA/m。同时发现,在500℃×1h退火后的Co3O4还出现极弱的铁磁性行为,可能是未完全氧化的Co单质所产生。  相似文献   
148.
针对“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锡纳米材料”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利用平行反应仪代替传统的水热反应釜,在反应条件明确、可控的同时提高了实验效率;将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大型分析仪器引入实验中对实验产品进行表征,让学生在更加直观地了解纳米材料的形貌与结构的同时自行设计和优化实验环节,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及综合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SnO2纳米颗粒,通过XRD、TEM、HRTEM和DRS等手段系统表征了合成颗粒.结果表明:通过调节NaCl浓度可有效控制SnO2纳米颗粒的尺寸,在NaCl浓度为1.13 mol/L时SnO2纳米颗粒的晶粒尺寸约6 nm.DRS图谱显示SnO2纳米颗粒在200~400 nm的紫外光范围内有明显的吸收.该催化材料在模拟太阳光下降解罗丹明B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主要是由于其颗粒尺寸较小,比表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150.
采用水热法,在碱性条件下,以PEG-6000与水的混合溶液为反应介质,以硫代硫酸钠氧化前驱体氢氧化亚铁制备Fe3O4晶粉.采用X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样品在2~18 GHz微波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计算微波反射系数,探讨材料的微波损耗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热反应一定时间后,得到单分散的尖晶石型Fe3O4晶粒,颗粒呈规则的尖锥八面体形貌且表面平整;对反应为12h、厚度为2.8 mm的样品,7.1 GHz频率位置的反射系数峰值为-35 dB,小于-10dB吸收带宽为7.9 GHz;低频段(2~13 GHz)的微波吸收主要源于磁损耗兼具介电损耗,高频段(13~18GHz)的微波吸收主要源于介电损耗且磁损耗弱.尖锥微八面体Fe3O4是一种低反射率宽带微波吸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