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310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通过采用模式识别领域常用的决策树与AdaBoost技术来处理医学领域常用的质谱分析数据,研究了弱分类器个数对分类性能的影响,将AdaBoost与SVM进行类比,从大间隔学习的观点出发,解释了AdaBoost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2.
地质体中藿烷类化合物含量较低,为揭示其化学组成特征以及单体烃同位素组成特征,以柱层析或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富集,特别是具有择型性分子筛的分离富集,使藿烷类单体烃同位素分析成为可能,这均为藿烷类成因的理论研究以及油源对比等应用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前提,相比而言,重排藿烷系列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富集与稳定碳同位素分析略显薄弱,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生物来源、形成机理等研究。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化学热力学平衡方法计算分析了污泥焚烧过程中Cd的迁移转化规律,探讨了S和C1对其转化的影响以及吸附剂的化学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Cd在800 K以下以固体存在,1100 K以上全部以气体形式存在。C1元素对Cd挥发影响不大3元素则会延迟Cd的挥发。Al_2O_3和SiO_2都会与Cd形成固态化合物其都具有一定的化学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将“拟颗粒模拟技术”应用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设计多尺度缝洞网络概念模型,分析模型的水驱过程,揭示:由于溶洞和油井配置关系不理想,溶洞顶部滞留的洞顶剩余油和由于高导流通道而未被水体波及的剩余油是缝洞型油藏剩余油的主要存在形式。由模型的含水变化特征类比实体油藏单井的见水规律,选塔河4区S48单元TK412井为类比对象,在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从储集体最高点逐级向下切片,按网格积分初步估算TK412井控制溶洞顶部滞留的“洞顶剩余油”110×104 t。分析表明:油井含水达90%以上,仍然存在大量剩余油,油藏开发潜力极大。  相似文献   
105.
为提高某型多轴电驱动车辆的经济性,提出了一种最优驱动力分配控制策略.以电驱动系统效率最优为核心,对驱动转矩的分配进行离线优化,生成可在线应用的驱动模式表,通过查表插值可以确定驱动轴数,再根据整车轴荷动态分布情况,确定具体驱动轴,以充分利用地面附着力;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整车后向仿真模型,在调整的世界重型商用车循环工况上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最优驱动转矩分配控制策略,相对驱动转矩平均分配控制策略和基于轴荷比分配转矩控制策略,经济性分别提升了9.18%和6.12%.  相似文献   
106.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32井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开展了有机岩石学精细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反射光、透射光特征,烃源岩有机质赋存形式划分为有形态有机质、无形态有机质和次生有机质,有机显微组分划分为5组12组分,以腐泥组无结构藻类体和沥青质体为主,次生组含量普遍较高,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壳质组含量极少;依据有机质组分荧光性、含量、形态等特征,有机显微组分在岩石矿物中具有5种赋存状态,有机显微组分类型及含量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与所赋存的岩石岩性组分、结构、构造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腐泥组无结构藻类体和无定形体等富氢有机组分与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力呈正相关关系,为该区主要的生烃有机组分。  相似文献   
107.
苏北盆地古近系泥页岩有机质孔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北盆地古近系泥页岩研究并结合美国Marcellus页岩研究成果,定义有机质孔的概念,归纳有机质孔的类型及特征,探讨有机质孔发育的影响因素并总结有机质孔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有机质孔泛指在有机质内部或边界处发育并与有机质具有成因联系的所有孔隙,包括原生有机质孔和次生有机质孔两类;有机质孔形态多样,分布具有非均质性,特别当有机质孔大量发育时,其内部结构是具有层状格架的似蜂窝状连通体;温度、上覆岩层压力、无机矿物和流体是影响有机质孔发育的外部条件,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有机质含量是控制有机质孔发育的内部因素;苏北盆地古近系泥页岩实际样品和热模拟实验样品中有机质孔均表现出阶段性演化特征,这与干酪根热解生烃过程中的组构演化和生烃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8.
邓志恒  林倩  安沁丽 《广西科学》2005,12(2):106-110
采用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和时程分析方法,分析巨型框-筒结构的地震反应,比较巨型框-筒结构与普通框-筒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两者的受力性能相似,巨型框-筒结构的前2阶自振周期比普通框-筒结构稍大,而其后13阶自振周期均比普通框-筒结构小;两者的振型图相似,第3、6阶振型以扭转为主;迁安地震波、EL Centro地震波和天津宁河地震波作用下,2种结构在控制结构体系的顶点位移、顶层速度、最大楼层加速度相差均不超过7%,而底层剪力、弯矩相差略大,且巨型框-筒的底层最大弯矩均小于普通框-筒;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顶层位移、速度、加速度反应谱相似.说明巨型框-筒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用于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09.
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其流量与管道的几何尺寸,流体性质,管道两端的压差有关,其规律即泊肃叶公式。本文采用量纲分析法推出泊肃叶公式的基本形式,再用实验来验证。确定式中的比例常数k与泊肃叶公式中的常量8π等值。  相似文献   
110.
在混凝土等级、截面配筋率、轴压比和墙肢截面高厚比取得优化值的基础上以及总配筋量不变的情况下,对常规、加暗柱和加暗支撑3种T形短肢剪力墙进行了3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分析了改变暗柱和暗支撑的配筋率对加暗柱和加暗支撑的T形短肢墙变形及延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比较优化.结果表明:暗柱和加暗支撑的配筋率分别为2%、2.2%时,变形及延性等综合性能较好,加暗支撑T形短肢墙综合性能优于常规和加暗柱T形短肢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