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8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了降低烧结成本,减少烧结过程能源的消耗,同时提高烧结矿质量,针对某钢铁公司富矿粉烧结进行优化配矿实验研究。选用南非富矿粉、巴西卡粉与南非精矿粉1、2进行了烧结配矿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优配矿方案为6~#,其中巴西卡粉、南非富矿粉、南非精矿粉1配比为15∶70∶15。其利用系数为2.66t/(m~2·h),转鼓指数为63.39%,RI、RDI_(+3.15)分别为70.06%和51.30%,熔滴性能总特性S值为1419kPa·℃。  相似文献   
52.
放矿方案优化是放矿优化控制和放矿管理的基础。以数字矿山软件平台和VC++为工具,进行自然崩落法放矿方案优化研究。首先确定放矿方案构成要素与放矿方案优化准则;在数字矿山软件平台上构建放矿优化三维模型,确定放矿水平及放矿边界;自动确定放矿结构参数及布置放矿点,建立放矿点和放矿分层的品位计算数据搜索模型,通过品位估值确定放矿点及放矿分层的品位分布;建立基于矿山利润的放矿资源价值模型,以金属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及贫损指标为基础输入参数,计算各放矿分层的价值和利润,得到放矿点的最佳放矿高度、担负矿量和出矿截止品位,从而确定放矿优化方案,并为放矿计划编制和管理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53.
简要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铁矿消费强度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建立了铁矿消费强度的增量分解模型,应用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中数据,分时段对铁矿消费强度进行了增量分解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前,资本形成以低于或基本等于GDP的增速增长,钢铁冶炼及加工业的铁矿消耗系数下降,致使铁矿消费强度降低;2002~2010年间,资本形成增速高于GDP增速,钢铁冶炼及加工业产出效益下降、铁矿消耗系数升高,致使铁矿消费强度大幅上升.因此,钢铁冶炼及加工业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淘汰过剩的低端产能和推动产品结构升级,降低整个经济的铁矿消费强度,达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
粗集料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材料,其品质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各项性能.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碱性矿料石灰岩(ω(SiO_2)为1.01%)和中基性矿料玄武岩(ω(SiO_2)为53.5%)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分析了两类试件的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结果表明:碱性矿料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这对解决混凝土抗冻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探讨浙江天台盆地下陈萤石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时代,为寻找成因类似的矿床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该矿床的野外地质特征和岩矿石显微镜下特征的研究,并利用热活化电子自旋共振测龄法对矿区内不同矿脉上与萤石共生的石英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下陈萤石矿床为热液充填型脉状萤石矿床,成矿年龄平均为75.3±7.0 Ma,其成矿时代主要为晚白垩世。对浙江不同地区萤石矿床成矿时代的规律进行总结,显示浙江的萤石矿成矿时代呈现多期次性,在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均有成矿作用发生,主要集中在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56.
澜沧江上游两岸河谷地带广泛分布一套规模巨大、形成于第四纪更新世中晚期的冰水堆积体,这类冰水堆积体往往具有较特别的渗流特性。通过对澜沧江某冰水堆积体的结构特征调查和颗粒组成试验分析,从沉积相的角度,认为该冰水堆积体可分为两层:表层厚约40 m的混合巨粒土,和底部厚约17 m的粗颗粒土。通过对这两层冰水堆积体的渗流特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在表层混合巨粒土中的渗流方式主要表现为层流-紊流过渡阶段的特点,渗流速度与水力梯度成幂函数关系;而在底部粗颗粒土中的运移方式主要表现为层流特点。根据混合巨粒土的渗流特点,文中提出了两种计算其渗透系数的方法,即根据渗透速度和水力梯度关系曲线估算渗透系数,或采用文中提出的公式计算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57.
在煤矿生产中,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的瓦斯含量、瓦斯压力都呈上升趋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加大,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威胁.论文以中平能化集团天安五矿地质条件为例,通过瓦斯敏感指标临界值跟踪考察及结果分析,得出瓦斯敏感指标临界值,为区域验证及局部防突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实现了快速安全掘进.  相似文献   
58.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特征及成矿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普朗斑岩铜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带南端,是中国目前可以确定的印支期斑岩铜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床产于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小岩株组成的复式岩体中,通过野外观察和典型地质体的辉钼矿Re-Os年龄、黑云母Ar/Ar年龄和K-Ar年龄测定,确定成矿年龄为(213±3.8)~(216.0±1) Ma,为晚三叠世诺利期,表明普朗斑岩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在印支期完成.含矿岩体蚀变分带明显,由中心向外发育强硅化带(局部)→钾长石、黑云母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局部发育伊利石-碳酸岩化带).工业矿体主要产于石英二长斑岩中的钾长石、黑云母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矿床具有斑岩铜矿中下部细粒状浸染、中上部细网脉状浸染和顶部围岩中产出大脉状矿体的"三层楼"模式.其斑岩体、元素组合及矿化特征与蒙古的欧玉·陶勒盖斑岩铜矿可以对比,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9.
若尔盖铀矿田含矿岩系的岩石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川西若尔盖铀矿田含矿岩系的宏观产状和显微岩石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该铀矿田的三套含矿地层主要有硅岩、灰岩、板岩三种岩石类型.其中,硅岩包括了泥晶硅岩、变晶硅岩、硅化(交代)硅岩、钙化硅岩;其成因有两类,产于泥质板岩夹层中的薄层状硅岩是生物化学沉积形成的,而以不规则透镜状产于灰岩层内及其上、下部的硅岩则属于灰岩受后期硅化交代而成.灰岩包括砂质细晶灰岩、硅化球粒灰岩、硅化泥晶灰岩三种;砂质细晶灰岩系混积陆棚环境的产物,硅化球粒灰岩、硅化泥晶灰岩系生物、生物化学成因的泥晶灰岩经硅化而成.板岩包括泥质板岩、砂板岩、千枚状板岩三类,系陆棚环境细碎屑岩经区域变质而成.三类岩石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反映出若尔盖铀成矿区早志留世为陆棚环境,海平面的升降使沉积环境在内陆棚与外陆棚之间变换.在剖面结构上,表现为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泥板岩(泥晶灰岩)-页岩-硅岩的韵律性叠置.  相似文献   
60.
适宜的配水量对改善铁矿粉的制粒效果起重要作用。为建立一种简单易行、准确合理的方法,提出了铁矿粉湿容量的概念,即单位质量的矿物在自然堆积的状态下所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并开发出相关测试设备。利用该方法对来自某实际生产过程中的5组混合料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每组混合料的湿容量。在实验室规模的设备上进行了5组混合料在不同配水量条件下的制粒实验,并对其透气性进行了检测,得到了每组原料的最佳配水量。对比每组混合料的湿容量和最佳配水量发现:两个参数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湿容量大的混合料需要配加更多的水后料层才能达到最佳的制粒效果。还对料层的透气性和粒度分布关系做了讨论。实验发现随着加水量的增多,颗粒制粒后的粒度逐渐增大,料层的透气性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