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8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31.
作者提出的地质体几何造型理论和方法实现了地质体的信息存储、模型构造、几何分析与图形表达,可应用于涉及地质体形态的各个地学领域(构造地质、矿床地质、矿床勘探、矿山开采等).地测图件自动生成系统AutoGDPS的开发成功是其典型应用.基于地质体几何造型理论和方法,通过矿体边界人工圈定和勘探线剖面图手工编绘过程分析,将勘探剖面图等地测图件中各种地质体及工程元素(如断层基点、钻孔、矿带边界线、矿体、储量分析)表述为相应的地质体几何造型模型,进而给出了矿体边界自动圈定和勘探线剖面图自动生成的基本过程、定量准则和几何造型模型的建立方法,其成果AutoGDPS已应用于攀钢集团朱矿、兰矿、设计研究院和生产处等单位的生产中,大幅度地提高了地测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2.
33.
浙江天台大岭口银(金)铅锌矿床是产于浙东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中最具代表性的热液脉状矿床。文章根据区域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运用矿床稳定同位素和主要指示元素的地球化学,论证了成矿热液中介质水和金属元素的来源。  相似文献   
34.
包裹体研究表明,河南鲁山黄土岭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中低温度、高硫、富HCO和Cl-及碱金属离子的热流体。包裹体类型有CO2,CO2-H2O及H2O三种,它们在矿物中共生,并且各自的密度、盐度有区别,表明包裹体捕获时流体发生过沸腾作用,有过相态分离。包裹体水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热液以变质水为主,混有一定量的岩浆水与雨水。沸腾作用、相态分离是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CO2包裹体大量出现、流体中CO2的高含量、富硫等是这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5.
文章叙述了活性炭法的基本原理,并且讨论了该方法在川北砂岩地区勘查深部铀矿和探测隐伏断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放矿仿真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放矿仿真精度,分析了D.Jolley仿真法中颗粒的移动概率密度函数,用实验测定了方差值与颗粒位置的关系,并研究了采场边界对散体离流动状态的影响,据此建立了放矿仿真的数学模型,几个矿山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用于仿真散体高度从10m到60m的放矿结果,与实际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37.
概述了国内外煤基回转窑生产海绵铁的发展状况,介绍了成熟的SL-RN直接还原铁生产工艺,探讨了利用贫矿资源生产海绵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8.
采用氨浸、蒸馏、酸化和结晶的工艺方案对难选的氧化铜矿类矿渣进行处理,最后得到五水硫酸铜产品,实验中探讨了氯浸的机理,研究了影响铜浸出率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合理的浸出液配比,得出了氨浸、蒸氨、酸化、浓缩和结晶等过程的工艺条件,为从难选氧化铜类矿石及其废渣中回收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基本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矿床地质、成矿流体、泥盆系合矿性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总结出茶山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热卤水特征,并未获得岩浆热液成因的证据。  相似文献   
40.
利用野外地质资料和室内分析资料,从成因类型和形成机理方面对盘车沟寒武系剖面中硅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镘头组下部的硅质层是同生期生物化学作用成因的,形成于潮下低能浅水环境;中、下寒武统与泥质共生的硅质层是成岩期呈分散状的硅质沉积物溶解、聚集、交代成因的。在硅质形成过程中,粘土矿物对SiO2胶体质点起着吸附和提供部分氧化硅的作用。张夏组顶部硅质层是经过白云岩化作用之后交代成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