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781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以熔融沉积增材制造技术为依据,研究了聚乳酸与杨木木粉熔融复合混合工艺,探索了原料混合比例、挤出条件等,并对挤出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和微观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杨木木粉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有显著性影响,随着木粉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降低,当普通杨木粉原料添加量为40%时,弯曲强度降低30.3%,拉伸强度降低26.4%,冲击强度降低82.2%;当特殊杨木粉原料添加量为40%时,弯曲强度降低14.5%,拉伸强度降低22.9%,冲击强度降低72.9%;从材料的流变性能可见,添加杨木木粉后,弹性模量和损耗模量均增加,并且与木粉的添加量呈现正相关;复合材料流体的黏度降低,表明添加木粉后,复合材料的流动性变差,流体阻力增大;应用DSC检测复合材料时发现,复合材料基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与聚乳酸单体相比没有改变,加入木粉后只改变了熔体的流动性,对熔点没有影响;通过SEM观察,无论原料为何种比例,聚乳酸与木粉结合均比较紧密,混合也很均匀;同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各主要基团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782.
放牧强度和生境资源对高寒草甸群落补偿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对高寒矮嵩草草甸三种生境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及补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R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在牧道和封育草地显著高于畜圈生境,牧道生境的物种数最高,而畜圈物种数最少,仅为牧道的54%。地上生物量在牧道和畜圈生境均发生超补偿反应,地下生物量在畜圈为等量补偿,而在牧道发生超补偿反应。对畜圈生境群落地上生物量超补偿反应贡献最大的是垂穗披碱草,而对地下生物量等补偿反应贡献最大的是矮嵩草。在牧道生境中,对地上、地下生物量超补偿反应贡献最大的均为矮嵩草。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相对增长率在生境间无显著差异。土壤含水量与补偿生长无相关关系,地上生物量的补偿性生长与采摘率和土壤全氮质量分数正相关。这些结果支持中度干扰假说,同时说明高寒草甸群落的补偿响应模式与群落物种在生境间补偿量的消长变化有直接关系,补偿能力同时受放牧强度和土壤营养资源,特别是氮素营养的共同影响,而土壤水分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83.
784.
钦州湾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10月在钦州湾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样品,采用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研究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情况。结果调查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8种,其中多毛类35种,甲壳动物7种,软体动物10种,棘皮动物2种,其它类群动物4种。底栖动物的群落优势种为蛇杂毛虫(Poecilochaetus serpens)和色斑刺沙蚕(Neanthes maculata),二者累计贡献率达到55.15%。底栖动物的栖息种数、平均生物量和密度以及3个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均形成以S6站为高值中心向周边递减的分布趋势。钦州湾底栖动物群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局部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轻微污染扰动。  相似文献   
785.
加快开发绿色能源“汽油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石油燃料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以及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巨大的潜力。上海率先实现了不用粮食、而用甜高粱秸秆生产发酵酒精,并进而将其配制成汽油醇,用于交通运输业。山西省的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应大力推广上海经验,加快开发绿色能源“汽油醇”,变山西为绿色能源大省。  相似文献   
786.
对一株类胡萝卜素产生菌紫色非硫菌1S-10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光照度等对该菌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影响。在确定的优化条件下,细胞生物量为2.87g/L培养基,类胡萝卜素含量为48.56mg/g干菌体。  相似文献   
787.
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不同培养基组成以及通风的条件下,研究了美国DiamondV Mills公司饲料添加剂菌体生长动力学,求出了各种条件下的动力学参数,找出了菌体生长的最适温度(29℃)和最适pH值(pH5.3),为实现最优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8.
互花米草入侵对盐沼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功能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外来种互花米草的生长对潮间带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原有光滩相比,互花米草的生长使当地潮间带的土壤微生物量增加,并随着植被的生长状况发生变化,微生物功能群中占优势的组分发生了变化.在互花米草盐沼中,与碳循环相关的微生物功能群较光滩中数量多,利用氮源的微生物功能群在2月份数量均少与光滩,其他月份均显著高于光滩.总体上外来种互花米草在滨海潮间带的大面积生长,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为该处土壤微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碳源,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功能群.  相似文献   
789.
杨高峰  樊峰鸣 《河南科学》2007,25(6):1036-1039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能源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属于比较成熟的利用技术之一.结合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实证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90.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酸水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木质纤维素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经酸水解可转化为糖,糖进一步可生产燃料乙醇和其他化工产品。因此,木质纤维素酸水解制备糖是纤维素转化过程中关键步骤。本文综述了硫酸、盐酸、硝酸、磷酸、马来酸等无机、有机酸水解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研究进展,对各种酸水解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酸水解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