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0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214篇
系统科学   148篇
丛书文集   81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429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针对Albert盆地北区J油田高孔渗砂岩储层,在沉积微相精细划分基础上,运用物性测试、岩心描述、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技术,采用储层沉积学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储层非均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J油田层间及微相砂体内均存在较强非均质性,普遍杂基和局部高含量碳酸盐充填,以及粒度变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结合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孔喉参数、流动指数及储层评价标准,将J油田高孔渗储层分为4类,1、2类属于非常好储层范围,物性为特高孔渗类,渗流能力强,3类为好储层,4类为中上等储层。以此建立储层分类地质模型。达到更加客观表征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并奠定Albert盆地北区储层研究方法及评价基础。  相似文献   
902.
依据毛管数理论,传统观点认为界面张力越低,采收率越高,因此超低界面张力一直是评价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的重要指标。基于并联岩心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界面张力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发现非均质油藏条件下低界面张力体系采收率高于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通过室内试验研究驱油体系形成乳液状态及粒径分布规律,揭示采收率与乳液粒径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低界面张力体系形成的乳液液滴粒径与高渗透层喉道尺寸匹配,能够有效封堵高渗透层,迫使更多注入液转向进入低渗透层,在扩大波及体积的基础上提高洗油效率,因此低界面张力体系比超低界面张力体系具有更好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903.
活性污泥絮体的微环境被认为是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SND)发生的机理之一,而适宜的絮体尺寸有利于SND的发生。以人工调配的低碳氮比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其对活性污泥絮体尺寸分布的影响,分析了絮体尺寸分布与SND效率之间的关系。低COD/N条件(1.05、1.98、2.95和3.94)分别通过控制进水水质组成实现。结果表明,大于10μm的絮体大小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的粒度分布。整体看来,低COD/N比进水与污泥絮体粒径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在COD/N 1.98~3.94范围内,絮体尺寸随着COD/N增加,从117.04μm升高到181.35μm;相应地,SND效率从40.84%上升至94.72%。与COD/N比1.05相比,絮体粒径的分布更加的稳定,有更小的标准偏差,具有更加一致的log-normal分布函数形状。  相似文献   
904.
针对某高速铁路地基中低黏土矿物泥岩进行不同初始含水率与不同干密度条件下的膨胀力试验,结果表明:规范中判定为无膨胀性的泥岩实质上是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在干密度不变的条件下,膨胀力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在初始含水率不变的条件下,膨胀力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出适用于低黏土矿物泥岩的考虑干密度与初始含水率的膨胀力公式。  相似文献   
905.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corrosion resistant steel (CRS) in a simulated wet–dry acid humid environment was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carbon steel (CS) using corrosion loss, polarization curves,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 N2 adsorption,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osion kinetics of both steel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mposition and compactness of the rust,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rusted steel. Small amounts of Cu, Cr, and Ni in CRS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amorphous phases and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γ-FeOOH in the rust, resulting in higher compactness an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of the CRS rust. The elements Cu, Cr, and Ni we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the CRS rust and formed CuFeO2, Cu2O, CrOOH, NiFe2O4, and Ni2O3, which enhanced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RS in the wet–dry acid humid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06.
针对现有采用时频图结合深度学习模型对低截获概率(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 LPI)雷达信号识别的方法在开集场景下会失效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互易点学习(reciprocal point learning, RPL)和阈值判断的雷达信号开集识别方法。通过RPL对特征空间进行优化, 使已知类和未知类信号样本在特征空间中分布不同, 最后确定合适的阈值进行开集识别。根据时频图的特点, 在特征提取网络中加入注意力机制使网络更关注图像能量聚集的有效部分。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在开放的电磁环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07.
针对低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低截获概率(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 LPI)雷达脉内波形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频分析、压缩激励(squeeze excitation, SE)和ResNeXt网络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方法。首先通过Choi-Williams分布(Choi-Williams distribution, CWD)获得雷达时域信号的二维时频图像(time-frequency image, TFI);然后进行TFI预处理降低噪声干扰和频率维的位置分布差异,以适应深度学习网络输入;最后在ResNeXt基础上加入扩张卷积和SE结构提取TFI特征,实现雷达辐射源分类。实验结果表明,SNR低至-8 dB时,该方法对12类常见LPI雷达波形的整体识别准确率依然能达到98.08%。  相似文献   
908.
一种工作在亚阈值区的低功耗基准电压电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低电压、低功耗、工作在亚阈值区的基准电压源.该电路用标准的0.18μmCMOS工艺设计,工作电压1V,总电流4μA,电路的温度系数为83×10-6K-1.  相似文献   
909.
共晶盐低温蓄冷材料的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热力学原理筛选了适合工业低温相变蓄冷的共晶盐,并对其中的两种共晶盐进行了凝固和融解实验,通过实验分析了共晶盐的凝固点、融点、过冷度、相变过程中是否有相分层及热稳定性等热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这两种共晶盐都有望成为比较合适的低温蓄冷材料.  相似文献   
910.
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含有多个线性调频信号分量,具有低截获概率特性,雷达情报侦察系统对此类信号的检测与参数估计十分困难.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分析了LFMCW的分数阶Fourier变换(FRFT),通过对FRFT核函数的周期调制,定义了周期分数阶Fourier变换(PFRFT),推导了PFRFT和FRFT的关系.然后分析了LFMCW的PFRFT,提出了一种基于PFRFT的未知LFMCW检测和参数估计方法,并对其检测和估计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相比FRFT,PFRFT通过对LFMCW的周期性积累提高了信噪比,适合处理具有周期调制的类似LFMCW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