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6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613篇
系统科学   679篇
丛书文集   267篇
教育与普及   1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108篇
综合类   1051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341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670篇
  2011年   686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602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763篇
  2006年   669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519篇
  2003年   457篇
  2002年   424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51.
根据三电平逆变器空间电压矢量PWM控制原理,针对过调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空间电压矢量PWM控制技术,并推导了三电平逆变器空间电压矢量在各个过调制区域内的等效作用时间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过调制时能够保证线性调制关系,有效抑制谐波,提高电压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2.
153.
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渗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无因次分析法对低渗透岩心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得出新的渗流规律。具体表述为 :低于亚临界雷诺数 (Rem=8.5× 10 -5)为非达西渗流 ,其运动方程为v =c(dp/dl) 3 ;高于亚临界雷诺数为达西渗流。从微观角度出发 ,应用边界层理论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渗流规律。运用新的运动方程 ,建立了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根据拉氏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 ,求得了有限半径井的实空间近似解 ,并应用数值分析方法验证了近似解析方法的可行性。对低渗透油藏的压力动态特征以及边界对压力动态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 ,低渗透油层试井曲线的压力动态特征为 :短时曲线与达西渗流模型相似 ,而长时曲线则受到非达西渗流的影响。对于恒压边界油藏 ,压力趋于稳定的时间比达西渗流要迟一些 ;在无限大地层中 ,其导数曲线是一簇平行的倾斜线。对于同一区域低渗透油层试井曲线 ,其导数曲线出现“阶跃”的时间较迟的井区 ,流动系数比较好 ;反之则较差  相似文献   
154.
滨南油田低渗欠注井酸化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针对滨南低渗油田欠注井酸化增注的系统实验研究方法。根据储层特征分析了注污水和重复酸化对地层的损害及对酸化液的选取原则。根据长岩心酸化流动模拟实验进行了酸化工艺参数优选及其评估分析。现场施工证明该酸化液体系适应性较好 ,工艺参数合理 ,能够较好地解除地层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堵塞 ,提高注水量 ,降低泵注压力 ,在低渗油田注水井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5.
复杂条件下的低渗透油田生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了启动压力、毛管力、重力等因素的情况下 ,推导了低渗透油田油水两相渗流时含水率和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的数学模型 ,并分析了上述 3种因素在数学模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对于水湿油藏 ,毛管力和启动压力的存在使含水率和无因次采液指数增加 ,重力则使无因次采液指数降低 ,而对含水率的影响与地层倾角有关。 3种因素均对无因次采油指数无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对胜利油区大芦湖低渗透油田的含水率和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进行了实例计算 ,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6.
Holocene lake deposits of Bosten Lake, southern Xinjiang, China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A 9.25-m-long sediment core from Bosten Lake,Xinjiang, provides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changes in the water budget and biological acticity over the last 8400 cal-endar years. The chronology is constructed from six AMS radiocarbon dates on the terrestrial plant remains. Based onanalyses of TOC, CO3, detrital compounds and biogenic SiO2,lake level fluctuations and periods of remarkably-negative water budget appeared at 8.4-8.2 cal ka, 7.38-7.25 cal ka,5.7-5.5 cal ka, 3.7-3.4 cal ka and 3.3-2.9 cal ka, respec-tively. As they are in-phase with low lake levels at Sumxl Co and Bangong Co in western Tibet Plateau and with paleo-lakes in Inner Mongolia, a climate-induced change to some-what drier and warmer conditions is inferred. A further drop in lake level after 1320 AD of about 200 yr duration may heattributed to a negative water balance prior to the main phase of the Little Ice Age. Deep and stable lake phases of 1500 yr and 1800 yr duration at 7.2-5.7 cal ka and 5.5-3.7cal ka coincide with maximum moisture during the Holocene Megathermai in China. The long term trend towards aridity since about 4.3 cal ka can dearly be recognised. The reduced water budget of Bosten Lake from 640-1200 AD may be attributed to local effects.  相似文献   
157.
两多模相干态的叠加态光场的等幂N次Y压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量子力学态叠加原理,构造了由多模复共轭相干态|{zj(a)}>q和多模复共轭相干态的相反态等幂次|{-zj(b)}>q的线性叠加所组成的振幅不等的非对称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Ψn(2)>q(j=1,2,3,…,q),利用多模压缩态理论研究了态|Ψn(2)>q的等幂次N次方Y压缩特性。结果表明:在各模的平均光子数不相等而对应模的初始相位相等亦即Rj(a)≠Rj(b)且ψj(a)=ψj(b)=ψj的条件下,如果各模的初始相位ψj和态间的初始相位差θpq(R)-θnq(R)=△θ满足一定取值关系,则无论压缩次数N为奇数还是偶数,态|Ψn(2)>q的两个正交相位分量均可分别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等幂次N次方Y压缩效应,但N是奇数时的压缩深度大于N是偶数时的压缩深度。  相似文献   
158.
以山东省沿海地区为评判单元,以各评判单元的参评因素数据为基础数据库,应用层次分析法给参评因素赋权重值,在Arc View GIS平台上,采用图层因素权重叠加法获得各评判单元海水入侵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求得各地海水入侵平均距离,从而实现山东省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区划。  相似文献   
159.
基于第一原理赝势能带计算。采用电中性能级和平均键能方法计算了7种不同半导体的Schottky接触势垒高度,结果表明2种方法都可用于计算金属-本征半导体的接触势垒高度。文中用于确定接触势垒高度的“本征半导体基态费米能级EF^S,i”不同于半导体物理中所指的“本征费米能级Ei”.n型半导体接触势垒、p型半导体接触势垒和本征半导体势垒,三者在接触界面附近的费米能级都是“钉扎”于本征半导体基态费米能级EF^S,i,是此三者的接触势垒高度大致相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0.
开关线性复合变换低阻输出特性对系统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在现有电力电子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功率变换器的综合性能,揭示了一种由电力电子开关电路与线性电路有机结合而派生的开关线性复合功率变换器(SLH)。简述了该类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列举了并联型和串联型两种电路拓扑及其特点,说明了SLH的低阻输出特性对提高功率变换器静动态性能的作用,并对SLH与典型的PWM LC滤波单元的变换器进行了比较分析,给出了用于电源和传动系统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测试数据和典型波形。结果表明,SLH在高效与优波兼顾、多类负载适应性和抗负载扰动能力方面具有综合优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