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1篇
  免费   767篇
  国内免费   709篇
系统科学   169篇
丛书文集   240篇
教育与普及   1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48篇
综合类   13550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430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599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797篇
  2011年   731篇
  2010年   538篇
  2009年   722篇
  2008年   605篇
  2007年   796篇
  2006年   703篇
  2005年   622篇
  2004年   571篇
  2003年   514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382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318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62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31.
采用“表面预处理—交替层叠—热轧复合—热处理”的工艺流程制备了SUS441不锈钢/Al金属间化合物微叠层复合板。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与表征方法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板界面形貌、微观组织、物相组成、维氏硬度、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板界面结合良好;热处理后,固–液反应界面氧化严重,易导致界面分层而开裂;固–固、固–半固、固–液热处理后,金属间化合物层由均匀层和两相层组成,均匀层的物相组成为Fe2A15,两相层的物相组成为Fe4Al13和Al13Cr2,且两相层具有韧性特征,固–半固反应所得到的复合板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型钢与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性能,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型钢埋置长度作为变化参数,设计9个型钢高强自密实混凝土试件进行推出试验. 观察试件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和裂缝发展形式,获取了试件加载端的荷载-滑移全过程曲线,研究不同变量对其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型钢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组合结构界面极限黏结强度随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增幅94.9%;随着型钢埋置长度的增加而减小,最大削减为38.1%. 界面黏结抗剪刚度随着型钢保护层厚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增幅85.1%;随着型钢埋置长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增幅为30%. 界面耗能能力与其变量相关性较弱;随保护层厚度的增加,界面损伤发展越晚;随型钢埋置深度的增加,界面损伤速度减缓. 提出了型钢高强自密实混凝土黏结强度的计算公式,能较好地预测型钢高强自密实混凝土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33.
薄煤层采区生产系统广义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广义可靠性理论分析了溥煤层采区生产系统,介绍了顺拉工作面和对拉工作面能力有效度的计算方法,认为能力有效度能更全面反映采区生产系统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34.
在研究多属性决策中常见偏好信息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基础上,将带钢质量评价抽象为研究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根据企业对产品质量各个影响因素评价的特点选用不同偏好信息决策方法,集成构造不同参数的评价矩阵,然后将不同偏好信息矩阵一致化,再利用矩阵排序的加权平均法对带钢质量状态排序,从而达到对一批带钢产品进行质量综合评价的目的.文中给出了实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5.
针对低轨星座目标连续跟踪的传感器资源调度问题,通过对调度约束因素的分析,提取跟踪精度、资源松弛度和资源分配均衡因子三个优化参数,建立了传感器实时调度模型;并建立长时调度决策树,将标准代价搜索方法和分支剔除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支剔除的实时传感器调度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标准代价搜索和分支剔除技术的引入明显降低了调度算法的运算量,尤其对于多目标和大步长的情况,且调度传感器跟踪目标的误差略小于短时调度方法。  相似文献   
36.
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理论为少量脉冲条件下实现高分辨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成像提供了新方法。然而由于CS的噪声敏感性,其成像易受到噪声污染;另外,少量脉冲条件下很难保证噪声参数估计精度,这进一步加剧了ISAR成像污染。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散射区域加权CS ISAR成像算法,利用目标散射区域信息对冗余字典中的基函数进行加权,修正CS重建算法以抑制噪声散斑。为提高噪声参数估计精度,对回波采样建立子序列矩阵,提出矩阵扰动理论噪声参数估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噪声影响,提高低信噪比和少量脉冲条件下ISAR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37.
大量仿真表明,基于幅度和的改进型加权比特翻转(modified sum of the magnitude based weighted bit flipping, MSMWBF)译码算法对于行重/列重较小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码而言,展现出巨大的性能优势,但对于行重/列重较大的基于有限域几何(finite geometry, FG)的LDPC码,性能损失严重。首先对此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引入附加的偏移项对MSMWBF算法的校验方程可靠度信息进行修正,提高了算法对行重/列重较大的LDPC码的译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误比特率为10E-5时,相比于MSMWBF算法,在适度增加实现复杂度的条件下,所提算法可获得约0.63 dB的增益。  相似文献   
38.
The 16-ary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16QAM) is a high spectral efficient scheme for high-speed transmission systems. To remove the phase ambiguity in the coherent detection system, differential-encoded 16QAM (DE-16QAM) is usually used, however, it will cause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about 3 dB a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16QAM. To overcome the performance loss, a serial concatenated system with outer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and inner DE-16QAM is proposed. At the receiver, joint iterative differential demodulation and decoding (ID) is carried out to approach the maximum likelihood performance. Moreover, a genetic evolu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extrinsic information transfer chart is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degree distribution of the outer LDPC codes. Both theoretical analyse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algorithm not only compensates the performance loss, but also obtains a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gain, which is up to 1 dB a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non-DE-16QAM.  相似文献   
39.
巫庆辉  邵诚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89-92,215
定子磁场定向的直接转矩控制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异步电机调速系统。定子磁链估计精度是影响控制系统动态、稳态性能的主要因素。由于定子电阻参数变化及低通滤波器的影响,尤其低速运行时,传统定子磁链估计方法的估计精度及快速性往往很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改进U-I模型定子磁链估计方案,不仅解决了定子电阻整定补偿问题。而且解决了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优化补偿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直接转矩控制方案的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能够使异步电机在低速到高速范围内都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性能。  相似文献   
40.
利用Gleeble-3800数字控制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Q690低碳微合金钢在变形温度850~1150℃,应变速率0.01~30s-1条件下的高温单道次压缩变形行为.建立了基于动态材料模型(DMM)的加工图,结合OM观察变形体微观组织确定了该钢种的高温热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应变量0.7及以下的加工图中包含2个峰区(1 000~1 120℃,0.01~0.37s-1和1 100~1 150℃,3.16~30s-1)和3个加工失稳区(850~900℃,0.01~0.32s-1和850~900℃,10~30s-1以及1 000~1 085℃,1~30s-1).应变量超过0.8的加工图包含2个峰区(1 025~1 100℃,0.01~0.38s-1和1 100~1 150℃,3~30s-1),失稳区为低温(850~900℃,0.01~30s-1)以及应变速率1s-1以上的中低温度(850~1 100℃)范围,在这两个峰区峰值点附近的热变形显微组织为均匀的完全动态再结晶组织,因此,这两个区域均适合Q690钢的热加工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