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3篇 |
综合类 | 18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为解析西北地区干红葡萄酒的质量相关理化指标的溯源判别功能,以新疆、宁夏和内蒙古乌海产区共27款干红葡萄酒为材料,基于分光光度法分析检测与色泽、味感和香气质量相关的花色苷、单宁、酒石酸酯等指标,且进行香气特征的感官量化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IELab色空间和花色苷等色泽指标中前两个主成分占总体方差71.08%,判别干红葡萄酒年份的效果明显,但对不同葡萄品种和产地的判别效果不佳。单宁、多酚等味感相关理化指标的前两个主成分占总体方差的65.93%,对干红葡萄酒产地和年份的判别效果较好,但不能有效判别品种。酒石酸酯、总酸和香气特征等指标中前两个主成分占总体方差的83.10%,表现出较好的产地和品种的判别效果,而对年份的判别效果一般。色泽、味感和香气相关的总计20个理化指标数据在主成分分析中表现出更好的产地、品种和年份的判别效果,前两个主成分占总体方差的67.32%。聚类分析能将葡萄酒产地准确地分为3类,准确率超过90 %。基于分光光度法开发的色泽-风味理化指标的大数据具有判别我国西北地区干红葡萄酒产地、品种和年份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2.
黄原脂棉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米酒中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NO3-HClO4消化样品,黄原脂棉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米酒中微量铅,试验表明,PH为2-7时,黄原脂棉能定量地富集米酒中的铅,以HNO3(1+99)5ml,沸水浴15min,即可定量解脱,结果令人满意,铅的回收率为97.9%-104.8%,相对标准偏差为5.3%。 相似文献
183.
以宁夏三大品牌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反式白藜芦醇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对提取条件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15 mg/L,定量限为0.03 mg/L;在0.03 mg/L~3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1.1161x+0.0137,R2=0.9996;重复性较好,标品的RSD为0.23%,样品的RSD为0.18%;准确度较高,加标回收率范围在92.3%~97.1%之间;研究表明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与酒的品牌、葡萄品种有较大的关系,供试样品中反式白藜芦醇含量在1.97 mg/L~3.70 mg/L之间. 相似文献
184.
DSPE-GC/MS快速检测葡萄酒中52种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散固相萃取GC-MS分析,建立了葡萄酒中52种不同极性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葡萄酒样品用酸化乙腈经振荡提取和超声辅助提取后,上清液用混合吸附填料进行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高速离心后,再通过氮吹方式浓缩,复溶,过滤膜,用GC/MS检测.与传统前处理方法相比,分散固相萃取技术在检测成本和处理速度上有很大优势.52种农药在3个浓度添加水平上的加标回收率范围是60%~110%,RSD15%(n=5),定量限是0.000 7~0.032 3 mg/kg. 相似文献
185.
为了正确评价干红葡萄酒涩感质量,实验以贺兰山东麓产区9款单宁含量有差异的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分析供试酒样的多酚、单宁含量,培训品评员,进行供试酒样的涩感特征的感官量化分析,同时模拟口腔唾液蛋白与葡萄酒单宁的结合反应,添加不同卵清蛋白溶液(0~8.0g/L)絮凝单宁,分析A280下降趋势。结果表明,干红葡萄酒的干涩与糙涩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并且它们与多酚、单宁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也与添加卵清蛋白引起A280下降的速率a值极显著正相关;干红葡萄酒的绒涩感与苦味之间显著负相关,它们与干涩、糙涩、多酚、单宁以及a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绒涩感可能与合适的橡木桶陈酿之间有联系。干涩和糙涩主要来源于多酚和单宁,基于蛋白沉淀法预测葡萄酒的涩感质量具有局限性,绒涩感可能产生于合理陈酿中的单宁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6.
以制备的\"敌百虫\"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与毛细管电泳联用检测葡萄酒中痕量敌百虫的新方法.样品中\"敌百虫\"分子被选择性富集到吸附功能材料上,然后用2 mL甲醇/冰乙酸(90∶10,v/v)洗脱,氮吹后0.5 mL双蒸水复溶,毛细管电泳仪分析.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75μg/L,连续重复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50%;对两种进口葡萄酒空白样品进行3个浓度的添加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0.3%~96.2%. 相似文献
187.
目的:建立枇杷叶膏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Agela venusil XBP-C18(250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5 mol/L醋酸铵溶液(88∶12);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15 nm;柱温25℃。结果:齐墩果酸在2.6~2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熊果酸在0.825~8.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3%和99.37%,RSD分别为0.28%和0.53%。结论:所用方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枇杷叶膏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8.
【目的】以白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的工艺优化,探究白果发酵酒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淀粉酶解配合传统果酒发酵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白果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中酶制剂添加量、发酵时间、料液比、加糖量等工艺条件,以葡萄糖当量(DE值)、葡萄糖含量、酒精度和模糊数学感官评价得分作为评价指标,筛选白果酶解、发酵的适宜条件。【结果】α-淀粉酶和料液比对白果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影响最大;白果酒酶解阶段最佳条件为α-淀粉酶19.1 U/mL、普鲁兰酶2.7 U/mL、糖化酶101.4 U/mL;发酵阶段料液比(g/mL)为1∶6.4、加糖比例为1∶2.6、发酵时间8 d。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白果酒总糖16.21 g/L、总酸3.24 g/L、酒精度12.7%、干浸出物12.92 g/L、游离氨基酸含量2.18 g/L,感官综合得分为87.35分(满分100分)。【结论】白果发酵后所得白果酒成分指标满足绿色果酒标准,实验结果可为制备白果发酵酒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