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48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57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354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香菇多糖的分子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能够提高免疫功能的香菇多糖测定其平均分子量。用分析型超速离心机沉降法5次测定,求出香菇多糖溶液的沉降系数S,再换用扩散泵,5次测定,求出该溶液的扩散系数D。通过公式^-Mw=RTS/[D(1-ρv)]求出分子量。式中^-Mw为重均分子量,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v为偏微比容,ρ为溶剂密度,计算出香菇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36000道尔顿。为新药申报中有关质量研究,质量标准制定等项目资料,提供必要的方法和数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木质部孔性特征的分化,导致两个功能类群在水力学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分析针叶与阔叶树种枝条及其组分间导水率对比特征,了解树木枝-叶水力传导机制。【方法】以东北温带森林中常见的3种针叶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4种阔叶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五角槭(Acer mono)、春榆(Ulmus japonic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压流速仪(HPFM)的准稳态法,测定枝条的整枝(Kwb)、茎段(Kb)、叶片(Klb)和叶柄导水率(Kp),并分别计算基于叶面积和叶质量的整枝(Kwb-areaKwb-mass)、茎段(Kb-areaKb-mass)、叶片导水率(Klb-areaKlb-mass)。比较同一树种枝条水力阻力分配以及不同树种同一组分间导水率差异,并探索标准化后的枝条及其组分导水率与叶性状[包括比叶质量(LM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的关系。【结果】①红松的Klb约是KbKwb的4倍,针叶阻力(Rlb)仅占枝条总水力阻力(Rwb)的20%;其余树种KlbKwb差异不显著,并显著低于Kb,RlbRwb的61%~80%,茎段阻力(Rb)占Rwb的20%左右,叶柄阻力(Rp)占Rwb不足10%。② 不同材性树种Klb-area表现为无孔材最高、散孔材和环孔材树种相似,阔叶Klb-area显著低于针叶。不同材性或叶习性树种间Kwb-areaKb-area均无显著差异。③ Klb-areaKwb-areaKb-area与比叶质量(LMA)、干物质含量(LDMC)均正相关,其中Klb-area与两者相关极显著(P<0.01);Klb-massKwb-massKb-mass与LMA、LDMC均为负相关,Klb-mass与两者相关不显著。【结论】除了红松,其余6个树种均可采用枝条或带叶柄的叶片代替叶片导水率数据。针叶导水率高于阔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针叶树种木质部输水效率低的限制。对针叶树种采用枝条代替Klb-area分析与叶性状的关系需慎重,基于单位叶质量的枝条及其组分导水率指标,能够如实反映针阔叶树种叶导水率与叶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小黑杨(Populus simonii × P. nigra)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和叶片光系统Ⅱ(PSⅡ)活性对酸雨胁迫的响应情况,为其在酸雨沉降日趋频发的北方地区栽植提供参考。方法 以小黑杨为研究材料,对其连续喷施不同酸度[pH为2.5、4.5和7.0(CK)]的模拟酸雨,待小黑杨叶片出现明显病症时,测定其生长、叶片超微结构、抗氧化酶和光系统Ⅱ活性指标。结果 与对照相比,pH 4.5的模拟酸雨处理下小黑杨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显著增加;叶片颜色变浅绿色,但叶绿体结构紧凑,类囊体排列规则,未见淀粉粒,嗜锇滴数量略增多。而pH 2.5模拟酸雨处理的小黑杨幼苗茎粗和叶面积显著降低;叶片颜色变黄、叶尖和叶脉出现明显斑点,且细胞膜局部破损,叶绿体体积增大,类囊体间隙增大,可见少量淀粉粒,嗜锇滴数量和体积明显增加。模拟酸雨处理的小黑杨叶片中超氧阴离子 O 2 · -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显著增加,且酸度越大,增幅越大;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酸度的增大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pH 2.5模拟酸雨处理杨树叶片的可变荧光强度(VLVKVJVI)和诱导曲线初始斜率(MO)显著高于CK,但叶绿素荧光曲线面积(Fix Area)和质体醌库的大小(Sm)显著低于CK。pH 4.5模拟酸雨处理中,仅VLVK显著高于CK,而其他荧光参数与CK差异不显著。结论 酸雨对小黑杨生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pH,pH 2.5模拟酸雨处理抑制小黑杨生长,并且叶片出现坏死斑点症状时,叶绿体结构异常,类囊体排列不规整,光系统Ⅱ电子传递受到抑制;而pH 4.5模拟酸雨处理促进小黑杨生长、叶片超微结构表现正常,小黑杨幼苗对pH 4.5酸雨沉降具有一定抗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及其变种叶片养分重吸收效率,旨在揭示主要养分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以期为毛竹及其变种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毛竹及其变种[黄槽毛竹(P.edulis cv.Luteo-sulcata)、花毛竹(P.edulis cv.Tao Kiang)、厚壁毛竹(...  相似文献   
45.
怀地黄85-5叶片愈伤组织快速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怀地黄85-5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物质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愈伤组织,进而可分化出芽和根,从而实现了由叶片到完整植株的快速繁殖.本实验着重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对怀地黄叶片愈伤组织芽的分化的影响,及在何种浓度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时间最短.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1.0 mg.L-1的6-BA最有利于怀地黄愈伤组织芽的分化,同时,在该浓度芽的分化所需时间最短.这种经快速诱导形成的不定芽经生根培养后可进行移栽,移栽后成活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46.
从单因素实验入手,用化学方法探讨了东北枸杞多糖的浸提条件,包括浸提固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等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浸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用热水浸提法,料水比1∶15,100℃水浴中浸提4 h,用95%的乙醇醇沉2 h,产率较高。用Sevag法除蛋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不同生长基质对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era)叶片表型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的影响,为降香黄檀在石漠化地区的栽培提供依据,以全壤土和全石砾生长基质栽培下的降香黄檀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叶片的形态解剖参数可塑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雨季(6月)取样的降香黄檀叶片...  相似文献   
48.
桑黄菌质多糖的固态发酵及其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采用固态发酵的方法,将经液态发酵产生的桑黄菌球接种到固态培养基中继续发酵,寻找最佳培养基并对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提取桑黄菌质多糖,灌胃给予环磷酰胺(CP)创伤小鼠,观察其对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质量分数的影响。抗氧化实验表明,桑黄菌质多糖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清和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质量分数,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试验研究了5 L发酵罐上液体深层培养假密环菌,生产菌丝体复合多糖的发酵条件,同时比较用酵母泥作培养基和用马铃薯作培养基发酵过程中假密环菌的生长情况、产多糖量和菌丝体生长形态.结果表明:接种量为5%,温度(26.0±0.5)℃,pH为6.00±0.2,溶氧保持在20%以上;从培养开始到收罐的0~85 h,搅拌速度从80 r/m in到160 r/m in分阶段递增;补料分批发酵,上罐培养3~4 d为最适发酵条件.使用马铃薯复合培养基发酵的发酵液中菌密度最高可达11.541 g(干质量).L-1,而使用酵母泥复合培养基菌密度最高达9.657 g(干质量).L-1,前者比后者高出19.51%.而酵母泥培养基的多糖质量浓度则最高达1.27 g.L-1,比马铃薯培养基高出22.83%.且平均培养时间比马铃薯培养基缩短12 h.  相似文献   
50.
微波辅助提取米糠多糖的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脱脂挤压米糠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米糠多糖,并与传统热水浸提方法进行比较,通过考察料液比、微波辐射时间以及微波功率三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得出微波辅助提取米糠多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微波辐射时间为2min,微波炉功率400W.传统热水浸提米糠多糖提取率为2.02%,纯度为68.53%,微波辅助提取多糖的提取率为2.76%,纯度为72.47%.与传统热水浸提方法相比较,微波辅助法的米糠多糖提取率和纯度分别提高了36.6%和5.7%.微波辅助法提取可以显著提高米糠多糖的提取效率,但对其理化性质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