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3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0篇 |
丛书文集 | 13篇 |
教育与普及 | 1篇 |
现状及发展 | 30篇 |
综合类 | 396篇 |
自然研究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证明了三次Lienard系统的细焦点的阶数至多为,从而在同一细焦点外围至多有两个极限环且可以有两个局部极限环。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早期受到不同程度冻融循环作用的混凝土在进一步受到碱硅酸反应作用时的损伤破坏特点和规律.混凝土试件先进行冻融循环30次和60次,然后在60 ℃的1 mol NaOH溶液中浸泡进行加速碱硅酸反应试验,每周一次监测混凝土的超声速度,并用其转换的相对动态弹性模量作为混凝土内部损伤的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早期冻融循环会成为混凝土进一步碱硅酸反应损伤的诱因,从而加速混凝土的损伤失效过程;早期冻融损伤越严重,后期碱硅酸反应损伤也越严重.与未预先受到冻融作用的混凝土试件相比,除了早期损伤速率加快之外,损伤的规律性基本没有变化.早期冻融循环的作用相当于混凝土在后期受到更严重的碱硅酸反应作用.早期损伤形成混凝土内部缺陷以及改变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是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3.
从本文开始我们对(Ⅲ)m=0类二次系统的极限环问题作了一系统研究,按照其系数的各种不同情况分类讨论.本文考察l<1/2,01的情况,给出了极限环惟一性的一些结论,并指出有时在一个焦点外围可以存在两个极限环,同时分析了系统的拓扑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84.
初始含水量及冻融循环对黄土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融循环作用是季节性冻土地区工程病害发生的主要致灾因子。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土体结构性逐渐丧失、强度不断劣化,最终导致灾害的发生。以延安市延安新区黄土为研究对象,配置不同初始含水量试样,经历0、1、3、6、10、15次冻融循环,通过SIGMA50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微观结构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内部裂纹、裂缝不断发育演化,水分迁移通道不断扩展;初始含水量高的试样裂纹裂缝发育演化越明显;冻融循环作用使得试样内部大颗粒分解为若干小颗粒、颗粒表面的棱角不断磨圆、表面起伏不断减小;当冻融循环10次以后,颗粒大小、颗粒形状、表面起伏趋于稳定,试样颗粒尺寸趋于统一,试样大孔隙减小,小空隙增多,总体孔隙率增大。试样颗粒间的胶结强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减小,破碎作用产生的小颗粒造成粒间的接触点增多,致使试样的内摩擦角增大。 相似文献
85.
流式细胞技术对莱哈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i)配子形成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了不同暗交替周期对莱哈衣藻的配子形成过程影响,并采用核酸抑制剂和蛋白合成抑制剂处理,观察其配子配对情况。结果表明在缺氮诱导条件下,前期的光照对配子分化形成十分重要,而先黑暗后光照或连续黑暗诱导时,细胞或配子的分裂缺乏规律性。 相似文献
86.
长江河口东风西沙水库最长连续不宜取水天数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进的长江河口盐水入侵三维数值模式,计算东风西沙水库最长不宜取水天数.利用2007—2008年10个水文站盐度资料对模式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以径流量特枯的1978—1979年作为水文计算年,考虑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沿江引排水对大通实测逐日径流量的修正,并考虑潮汐、风应力和混合等作用,采用2008年实测地形资料,计算得出最长连续不宜取水天数为26 d.这一重要参数已在水库建设中采用,为崇明岛生态岛的建设和淡水资源的保障及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7.
88.
一个在无穷远点分支出6个极限环的三次多项式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一类三次系统无穷远点的极限环分支问题.对一类三次系统给出了计算无穷远点奇点量的递推公式,并在计算机上用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ematica推导出该系统无穷远点的前6个奇点量,进而导出了无穷远点成为中心和最高阶细焦点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个三次系统在无穷远点分支出6个极限环的实例,指出了极限环的精确位置. 相似文献
89.
寒冷地区临海、盐碱土壤或冰盐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因遭氯离子腐蚀和冻融循环的共同作用使得钢筋与混凝土间的黏结性能劣化,甚至会导致构件过早失效。为了分析在冻融循环和氯离子腐蚀耦合作用下地聚物混凝土与螺纹钢筋间黏结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拉拔试验研究了地聚物混凝土与螺纹钢筋在此环境下的黏结性能,分析了保护层厚度(40 mm、60 mm、67 mm)、盐溶液浓度(0 %、5 %、10 %)和冻融次数(0次、15次、30次、50次)对极限黏结强度及黏结—滑移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冻循环和水冻循环试件与未冻融试件破坏模式相同,均为劈裂破坏;但与未冻融的试件相比,极限黏结强度总体上降低,经过50次冻融循环后,盐冻和水冻试件的极限黏结强度为未冻融试件的56 %~67 %和80 %左右;最后,基于试验数据,提出考虑冻融次数和盐溶液浓度影响作用下地聚物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以及极限黏结强度的拟合公式,以期为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0.
两相流压降特性是两相流稳定性研究中的重要特征参数,不同类型的不稳定有不同的压降特性与之对应。本文在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的5MW热工水力模拟实验台架上对自然循环条件下两相流压降与系统流量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对自然循环和强迫循环流动中压降流量特性进行了比较。实验发现在发生振荡时,压降与流量反相,加热段入口欠热度保持不变。在压降流量相图上,振荡呈现为逆时针方向周期6s的极限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