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6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英文版《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杂志社出版发行的专门对外译介中国文学的刊物。从分析该英文杂志从创刊初期至2001年各年代作品选译的情况看,作为政府主办的对外宣传的刊物,该英文杂志在翻译选材上服从主流意识形态,配合国家外交需要,同时也体现我国文艺发展、变化的轨迹。杂志译介的作品虽然带有时代痕迹,但在一定程度上为增强我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2.
文学审美的意义在于通过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要素间的动态交际过程,体现审美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达到文学审美本体意义上的回归。将文学审美作为具体的认知交际活动予以考察,通过剖析审美交际双方的心理建构体,认为审美双方是在关联认知机制的制约下,以顺应为手段、审美为目的的明示—推理过程,该过程对文学审美的本质理解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3.
在梳理中外译界各流派有关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不同观点的基础上,从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新视角,对翻译过程中异化和归化不同策略的选择进行详细探讨,说明在受到现实体验和主体认知活动的双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文学翻译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可行性,以期给异化与归化之争带来一个更为全面、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4.
传统的文学批评家关注的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意义、人物特征、故事情节、语言风格等等。倡导从功能语言学.尤其是最新发展的评价理论的途径研究文学作品,摆脱了传统的随感式和印象式的文学批评方法,探索建立一种多堆的、立体的、定性的、定量的、科学的语言学分析体系,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文学问题,这对文学批评和文学教学都是有启示和推动作用的。通过对文学语篇分析来检验功能语言学在文学研究和语篇分析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5.
当今的文学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并承担起自己新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只是指责文学的种种不是,或是以回避的态度对之,而应以一种直面的心态去接纳它.这里除了勇气之外,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学的学科姿态也必须有个全新的转变,只有这样才会使文学创作与研究能应对全球多极化、市场经济一体化以及消费文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6.
将20世纪的人类学在"写文化"方法上的文学转向,同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两相对照,揭示学科互动带来的研究视野和方法更新契机。通过对儒道两家共同推崇的远古圣人传统的知识考古学发掘,昭示对华夏文明发源起到关键作用的物质符号编码——玉礼器与青铜器组合的由来,彰显四重证据和五种叙事的立体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17.
中国文论是以汉族文论为主体的多民族文论,只有汉族文论,没有少数民族文论,就不能成为完整的中华民族文论。中国少数民族文论具有民族特色,为我国文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少数民族文论在整个中国文论发展史上的价值和地位,从发现和输出中国少数民族文论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少数民族文论,积极主动的寻求平等的多边主义的文论对话。  相似文献   
118.
笔触误差处理一直是概念草图模糊性信息量化提取的重要步骤之一。将笔触误差分为笔触重叠和交点误差两大类;针对这两类笔触误差的处理过程提出改进的算法,以期获得更好的笔触处理效果。最后,建立了概念草绘的实验系统;并以某健身器材作为笔触误差处理的实例验证改进算法的可行性。实验表明:改进的算法可以较好的处理笔触重叠和交点误差,构建出满足设计师要求的模型图样。  相似文献   
119.
关于文学阅读的意义,传统的观点是把它归结为认识世界。这种观点显然没有把读者的自我考虑到阅读的意义中去。如果我们承认文学阅读是读者的一种主体性的生命活动,那么阅读就一定是为了读者自身的理由,即理解自我  相似文献   
120.
本文主要从日本的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对日本语言发展、文学意识流、言语特征及使用心理状态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