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42篇
系统科学   69篇
丛书文集   98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24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利用旋转向量场理论及无穷远性态分析的方法,证明了系统在全平面不存在极限环,并给出了系统(1)的全局相图。  相似文献   
102.
用双波函数及综合极限导出了一维谐振子和一维无限深势阱情况下的运动方程,并赋予量子数以明确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介绍了中文水产文献检索系统CFIRS的设计思想、系统构成和系统特点,提出了一种通过字典和词典匹配,进行模糊切分、轮排标引的题名关键词自动抽取和自动标引新方法。系统中实现了基本索引检索词与辅助索引检索词的任意组配检索及检索结果的年代限制。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渗碳钢试样缺口实施表面滚压以提高渗碳钢的缺口疲劳强度,并对提高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滚压可使渗碳钢缺口疲劳极限提高78%~121%,达到1000MPa以上,超过未滚压光滑试样的疲劳极限,其强化效果相当显著;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缺口处由表面滚压引入高的残余压应力是提高缺口疲劳强度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5.
提出了我国古代论证几何所依据的原始命题(即几何的公理),指出“存在正方形”连同“出入相补原理”、“极限原理”、“刘-祖截面原理”以及长方形面积公式和长方体体积公式确定了我国古代几何的性质,奠定了我国古代几何的基础.并把以上内容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相应部分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6.
5MW供热堆控制棒水力驱动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5 MW供热堆使用水力步进式驱动系统作为控制棒驱动系统.它是一种不同于压水堆使用的电磁-机械式传动的一种全新的控制棒传动。它以反应堆冷却剂(水)为工作介质,经泵加压后,注入安装在压力壳内的水力步进缸。通过由电磁阀组成的控制单元,控制注入步进缸的流量,使缸外套作步进运动,拖动中子吸收元件;控制核反应的进行。整个系统包括有13套传动缸及其控制单元,所有的控制单元集成到两个组合阀体上。  相似文献   
107.
在研究板料的极限应变时,提出了一种新的初始几何缺陷模型——椭圆缺陷模型。用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按大变形J_2塑性流动理论,大变开J_2塑性变形理论分析了具有不同长短半轴椭圆缺陷模型,标准的M-K缺陷模型,圆形缺陷模型对双向受拉金属板极限应变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椭圆缺陷对双向受拉金属板极限应变的影响与椭圆的长短半轴比及椭圆区板厚有关。根据圆形缺陷模型算出的极限应变值是上限,根据标准的M-K缺陷模型算出的极限应变值是下限。圆形缺陷模型和标准的M-K缺陷模型是椭圆缺陷模型的特殊情况。分析还表明,大变形J_2塑性流动理论对缺陷比大变形J_2塑性变形理论更敏感。分析时,假定双向受拉金属板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在弹性、塑性状态下都是体积不可压缩的。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对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主要包括单调轨线的存在性,解的有界性,极限环的存在性、唯一性及唯二性等。  相似文献   
109.
中国黄土高原坡度图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编制《中国黄土高原坡度图》的目的、意义、依据、方法与精度,通过面积量算提出了黄土高原地面坡度分级清单。并对黄土高原地面坡度概况分析认为,耕地面积即使维持概查数字,退耕界限也只能为20°左右。这样,现在坡耕地将来可大幅度退耕,它不仅可满足对耕地的需要,而且会促进林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0.
本文讨论了自催化分子模型的平衡点性态,通过适当的坐标变换,我们简化自催化分子模型为Liene方程,分析了含有多个平衡点的极限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