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1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1.
紫茎泽兰甲酸和乙酸木素的热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紫茎泽兰这种外来入侵杂草,采用甲酸和乙酸溶液从其茎秆中提取了甲酸木素和乙酸木素,并在不同升温速率下对木素产品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TG)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木素具有类似的玻璃化温度(Tg),且升温速率对于玻璃化温度的测定无明显影响。2种木素在氮气氛围下的非等温热解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200~450℃为主要热解阶段。进一步的热解动力学研究发现这2种木素的热解反应在主要热解阶段的低温区(200~300℃)为表观1级反应,而高温区(300~450℃)为表观2级反应。  相似文献   
212.
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了三种不同来源木质素的结构,发现针叶材木质素中含有大量的愈创木基丙烷结构,而没有紫丁香基丙烷结构的存在;阔叶材木质素和草本木质素中既有愈创木基丙烷结构也有紫丁香基丙烷结构。  相似文献   
213.
介绍了工业木质素代替苯酚制备木质素酚醛树脂胶粘剂的重要性及应用,分析了工业木质素的性质,包括木质素的来源、相对分子质量、木质素磺酸盐的阳离子、制浆方法和杂质等对木质素酚醛树脂胶粘剂性能的影响.最后,指出了工业木质素应用于木材胶粘剂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14.
采用氨水预处理的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氨水浓度、时间、温度、基质浓度和粒径对玉米秸秆糖化预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氨预处理玉米秸秆的还原糖得率的主要因素是粒径,而影响木质素去除率的主要因素是氨水浓度、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其最优工艺条件为氨水浓度15%,时间39 h,温度40℃,基质浓度162.5 g·L-1,粒径0....  相似文献   
215.
传统发酵腐乳中的生物胺是威胁消费者健康的潜在风险因素,为开发符合大众健康要求的低盐腐乳并降低腐乳中的生物胺含量,探讨了汤汁辅料对腐乳发酵过程中单胺氧化酶活力及生物胺积累的影响。配制不同食盐浓度、酒精浓度、pH值的腐乳汤汁,分析腐乳发酵过程中单胺氧化酶活力、生物胺含量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当汤汁中的食盐质量分数为3%~7%,酒精体积分数为15%~25%,且pH值为4.5~5.5时,发酵前30d腐乳中的单胺氧化酶活性下降,发酵中后期(40~80d)活性回升。生物胺总量及组胺、色胺积累量呈现先升高,45d后逐渐降低趋势;发酵20~45d时生物胺积累总量呈现峰值,基本维持在6.5mg/g以下,以后逐渐降低;发酵80d结束时,各实验组生物胺积累量均为2.0~4.8mg/g,组胺和色胺积累量为0.6~1.8mg/g,3%食盐组生物胺积累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腐乳发酵过程中单胺氧化酶活性与生物胺积累呈现显著负相关,食盐、酒精及pH值影响腐乳产品的生物胺总量及其种类组成,其中组胺、色胺为腐乳的主要生物胺组分,酪胺含量很低。因此开发低盐化腐乳在降盐的同时,需要配合高酒精、低pH值等综合措施,以提高其食品安全性及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216.
为获得可降低黄酒中生物胺含量的菌株,研究对黄酒发酵过程中的糖多孢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胺降解能力进行了探究。研究从黄酒麦曲和发酵醪中共分离鉴定得37株糖多孢菌,以菌株产生物胺和降生物胺能力为评价指标,筛选获得2株低产生物胺且具有较强降生物胺能力的糖多孢菌(F1902和F2014)。经对菌株的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鉴定,2株菌分别为披发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hirsuta)和玫瑰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rosea)。将分离得到的2株糖多孢菌在含有生物胺的培养基中于37℃发酵5 d,发现,两株糖多孢菌对总生物胺降解率分别高达76.41%±0.82%和74.62%±0.84%。进一步对2株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生物胺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值和乙醇浓度均会影响糖多孢菌的生长及降生物胺能力。其中,S.hirsuta F1902和S.rosea F2014降解生物胺的较适温度为30℃,较适pH值为7,在添加体积分数7%乙醇的环境下仍能发挥一定的生物胺降解能力。希望研究为利用糖多孢菌控制黄酒酿造过程中的生物胺含量和以黄酒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17.
在二甲基亚砜/N-甲基咪唑(DMSO/NMI)体系中通过乙酰化反应对桑树枝条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进行改性剥离,研究了乙酸酐用量、反应时间和溶剂用量对改性剥离效果的影响,并对乙酰化改性剥离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改性剥离较优条件为:乙酰化试剂用量为30 mL,溶剂用量120 mL,反应时间24 h。改性剥离过程显示木质素的改性剥离效果与其乙酰化程度及其衍生物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密切相关。析出剥离组分降解较少,有利于后续综合利用;经改性剥离后剩余纤维素的可及度提高。  相似文献   
218.
A new compoud based on carbazole functionalized β-diketone-boron difluoride(1) was synthesized.It is found that compoud 1 can gel toluene,ethylbenzene and some mixed solvents,and 3D networks consisting lots of nanofibers were observed using SEM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The molecular packing model in xerogel 1 wa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XRD,UV/Vis absorption and semiempirical calculations.The obtained nanofibers prepared through organogelation can emit strong orange light under irradiation.It is interesting that the fluorescence of the nanofiber-based film can be quenched quickly and significantly upon exposed to the vapors of n-butylamine,dibutylamine,triethylamine,triethylamine,cyclohexylamine,aniline and pyridine instead of other common reagents.Notably,the response time of the nanofiber-based film to aniline vapor reached ca.0.59 s,and the detection limit for aniline was as low as ca.0.83 mL/m 3.  相似文献   
219.
采用价廉易得的无水三氯化铝、三氯化铁、氯化铜等Lewis酸催化取代芳胺、乙醛酸乙酯和丙酮酸甲酯三组分一步反应,高效合成了4个喹啉-2,4-二羧酸酯类化合物.产物通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并采用FT-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探讨了反应机理和取代芳胺的分子结构对反应的影响规律,为该类新颖化合物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方法提供参考.该方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原子经济性高、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20.
以越南甜竹为对象,采用硫酸盐法蒸煮,研究越南甜竹蒸煮反应历程。结果表明,煮浆适宜工艺条件为:用碱量22 %,温度170 ℃,保温时间120 min,硫化度20 %,液比4∶1。蒸煮过程中木质素脱除可分为大量脱除、补充脱除和残余脱除木质素3个阶段。蒸煮终点,浆料的Kappa值较高,即甜竹比较难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