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49篇
  2022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阐述了在我区高校文科专业开设高等数学教学的必要性,并在如何加强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42.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美国战后南方社会变迁为背景,讲述了贵族后裔艾米丽小姐充满悲剧的一生。作为一名女性,艾米丽承受了来自男权社会的种种压迫,并最终在离群索居中度过了孤独凄惨的一生。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析造成艾米丽悲剧命运的三种原因:父权制下的家长压迫、爱情观上的男女不平等以及南方传统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43.
约翰·厄普代克的新作《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又名《哈姆雷特》前传)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但是该小说与之莎翁的戏剧截然不同,尤其是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被完全地解构。以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小说进行解读,通过与原作(《哈姆雷特》)互文性的比较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关于"第二性"的全新文本。  相似文献   
44.
达夫妮·杜穆里埃是英国20世纪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通过在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具有独立和反抗意识的新女性形象,来传达自己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对新女性的赞扬。本文从杜穆里埃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及其个性特质入手,指出其童年的生活体验,少女时代的幻想与尝试,社会环境、文化生活的熏陶,以及写作生涯中对女性写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其女权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45.
由于各种原因,高校文科学报的编辑力量相对于整个学报的发展而言显得相对薄弱,必然影响学报的长远发展。为解决这一矛盾,"编辑学者化"的提倡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完全有效的实施,引进专家作为学报栏目的主持人,缓解了学报发展与编辑力量薄弱之间的矛盾,形成了编辑与学者之间的优势互补。从很多学报的实践来看,这些措施有必要作为一种制度推行开来,形成对学报编辑队伍建设的一个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6.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伍慧明是美国文坛上近几年出现的后起之秀,她的处女作《骨》成功地塑造了四位鲜活的女性角色。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对文中处于父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社会“双重边缘”的美籍华裔女性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展现了她们从沉默到抵抗再到对话的独特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47.
从权利义务法理学近十年的推广和应用情况看 ,存在着功能性和结构性两大缺陷 ,已适应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由于社会权利分析理论更新了法理学的学科方法论 ,拓展了法理学研究的纵深 ,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 ,更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 ,因此 ,社会权利分析理论应当成为新的法理学选择的学科方法论  相似文献   
48.
石晓静 《科学之友》2007,(7):113-114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下“中西结合”,结合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中国女性的性别境遇而得到产生和发展,是一种非女权运动而产生的“文化批评”,不断建立并形成自己的女性主义批评体系,但由于上路时间短,仍有许多工作尚待完成。  相似文献   
49.
现行文科考试的结果是学生一般只知道自己的分数而不能深入知晓为什么。考后有针对性地对试卷讲评,与学生交流,与应试者思维接轨,引导观点碰撞,引发创新火花,深化考题内容,拓展思考深度,充实完善考试工作环节,充分发挥考试反馈作用,力求使考试考核结果效益达到最大化。此做法在一些班级和小组进行初步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若大面积推广形成制度化还需要继续探索完善,需要进一步厘清考试功能,强化反馈作用,需要教学计划、考试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等诸多方面措施配套跟进。  相似文献   
50.
斯达尔夫人被誉为女性主义的开拓者,在创作中体现了明显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主要结合作品从追求女性婚姻自由、批判男权文化传统两方面对其女性主义思想的内涵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