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主要介绍了刺参育苗过程中盐藻、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球等鞭金藻的培养方式、培养方法、日常管理及其关键技术,并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为广大刺参养殖者和饵料技术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新型除草剂3%世玛防治雀麦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表明,冬后用药能对雀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小龄杂草有杀伤作用。3%世玛OF的最佳使用量为25—30ml/667m~2,鲜重防效能达到95%以上,校正株防效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73.
花鲈逆转指环虫病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花鲈的逆转指环虫病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逆转指环虫寄生于花鲈的初级鳃丝,轻度感染导致鳃丝组织完整性的破坏;中度感染引起鳃丝组织增生、肿胀和融合;重度感染引起鳃丝组织坏死、崩解以及粘液细胞数量的极剧减少,并有粘液物质的排空。研究还表明,逆转指环虫的尾腺可能分泌某种物质参与损害宿主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74.
益母草碱的新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益母草碱是唇型科益母草属植物中含有的生物碱,是益母草中具有活血化淤、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本文中以丁香酸为原料,用醋酐进行乙酰化、酰氯化、盖布瑞尔等六步反应得到益母草碱,总收率为18.95%。  相似文献   
75.
运用实验生态的研究方法,研究了2种浮游硅藻对底栖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不同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发育时间以及成体持续产幼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可以直接有效地利用这2种浮游硅藻并完成其整个世代的发育和成体的繁殖,但是不同藻类对该种猛水蚤的影响不同.总体来说,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muelleri)是日本虎斑猛水蚤整个发育阶段以及成体繁殖期间良好的饵料;低浓度(含碳量0.03μg/mL)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也是日本虎斑猛水蚤成体繁殖期间的良好饵料,但该藻在较高浓度(含碳量≥0.17μg/mL)下虽然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存活无抑制作用,对其发育和繁殖却均产生抑制.此外,与牟氏角毛藻相比,投喂相同高浓度(含碳量8.50μg/mL)的中肋骨条藻后,日本虎斑猛水蚤的各期发育时间延长、持续产幼数降低,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6.
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中药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分光光度法分别研究了麦冬和金银花及2者协同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作用.结果:麦冬和金银花的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是46.1%,52.3%,2种提取物混合液对羟自由基清除率达60.2%,有较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7.
两种浮游甲壳动物必需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同位素引入法,测定了日本毛虾和中华假磷虾的必需氨基酸(EAA),表明,注射~3H-葡萄糖和空白培养对照的两种动物,其生化组成和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放射性测量结果指出:与其它许多水生甲壳动物相似,这两种动物的EAA有Thr、Trp、His、Lys、Met、Val、Phe、Leu、lle、Arg和Tyr.  相似文献   
78.
在广西防城港市企沙镇进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m)和日本对虾(Peraeus japonicus)轮换养殖试验。虾池为砂质土池,圆形或椭圆形,虾池深2.45m,每口池面积0.40~0.82hm^2,每池中心有一个排水和排污系统,池堤内斜坡用水泥预制板衬砌。斑节对虾于1998年和1999年的4~5月放苗,平均放苗密度分别为73.97尾/米^2和60.14尾/米^2。平均养殖天数分别为128d和124d;日本对虾于1998年和1999年的8~9月放苗,平均放苗密度分别为31.00尾/米^2和34.13尾/米^2,平均养殖天数为112d和110d,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成活率为55.02%和56.00%,单位产量624.30g/m^2和601.55g/m^2,日本对虾的成活率为44.56%和44.93%,单位产量113.07g/m^2和127.09g/m^2。  相似文献   
79.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对对虾和罗氏沼虾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比研究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对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的致病性,其生产养殖结果表明:第一次在廉江龙营围虾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在养殖了27天以后开始爆发白斑综合症病毒病,患病的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病症相同,其甲壳特别是头胸壳具有白色斑点。养殖的罗氏沼虾没有出现病症。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能引起南美白对虾90%左右的死亡率,引起罗氏沼虾大约50%的死亡率。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这三种对虾感染的病毒都是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  相似文献   
80.
日本对虾杆状病毒人工感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虾中制备病毒粗提液感染日本对虾健康成虾。实验20-24℃水族缸中进行,感染途径分别为头胸甲内近肝胰脏处注射病毒粗提液、投注射病毒粗提液的新鲜牡蛎及直接投病虾肝胰脏,感染7d后死亡率分别为53.3%、50%及55%,利用电镜可在感染致死的对虾肝胰脏中观察到与作为感染源的病虾中形态、大小相同的病毒颗粒,结果表明该病毒可通过饵料由消化道传播,这种病毒感染方法可作为该种病毒人工传代培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