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1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818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杨树叶对鸡日粮中蛋白质和脂肪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杨树叶对滨白蛋鸡蛋白质利用率和脂肪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杨树叶可使滨白蛋鸡对日粮中蛋白质利用率提高7.80%,对日粮中脂肪利用率提高3.96% .用杨树叶干粉部分替代蛋鸡日粮可提高蛋鸡对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2.
Summary Direct observations on the feeding behavior of insect herbivores are uncommon, but important.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host-plant selection by phytophagous insects that have been revealed by such observations are the role of chemicals in the leaf surface, and learning. There are few detailed reports of behavior at the leaf surface, but these indicate that many, if not all, insects exhibit behavior pattenrs that can be interpreted as an examin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surface and acceptance or rejection may follow without further testing. A number of experiments show that chemicals from the leaf surface commonly contribute to the acceptability or otherwise of a plant and in most cases so far the active chemicals are of widespread occurrence, not having a specific association with the host plant. Som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urface chemicals and plant palatability is learned, but in other cases there is evidence of an innate response. Habituation to deterrent chemicals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the laboratory, but not in the field. Food aversion learning also occurs and may be important in dietary switching by polyphagous insects.  相似文献   
73.
报道了山楂叶片发育中气孔特征与叶片性状的变化特点,指出叶片性状与气孔特征存在相关性,并且叶片气孔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气孔日变化动态因地区、年份、品种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74.
<全唐诗>共收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计九百卷,对于研究我国唐代的历史文化与文学,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唐代文人大多信手挥毫,所到之处不仅印染了他们的足迹,而且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作.正是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文人写作所用的文献载体:除了传统的像简牍、纸、石、壁等之类,非传统文献载体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如树叶、屏风、扇等.  相似文献   
75.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菌孢子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玉米灰斑病在云南省发病较重的原因,该试验在田间条件下,采用人工喷雾接种玉米灰斑病菌,研究玉米灰斑病潜育期、病斑产孢、孢子飞散以及菌龄、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在感病品种会单4号上的潜育期为12~13d;病斑产孢量随显症天数的增加呈单峰曲线,显症后24~27d病斑产孢量达到最大值;玉米灰斑病菌孢子主要在夜间飞散,风或雨有助于孢子的飞散与传播;菌龄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大,随菌龄的增长,孢子萌发率降低;在10~30℃时,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但以22℃最适,35℃以上或4℃时均不能萌发;水滴有利于孢子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6.
为考察复合絮凝剂(壳聚糖、单宁)的絮凝活性,优化荷叶水提液絮凝工艺条件,对絮凝剂的投加量、温度、搅拌速度进行了水平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荷叶水提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投加量为1.071g/L,单宁投加量为5.357g/L,温度为30℃,转速为60r/min.并在此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絮凝剂的失活动力学实验研究.实验表明,荷叶水提液在25℃—30℃范围内絮凝选择性好,絮凝活性高;高于30℃时,絮凝活性显著下降.同时验证了复合絮凝剂的失活动力学符合一级反应的失活动力学模型,并讨论了时间、温度同絮凝率及黄酮损失率的关系,并由此推算出失活速率常数、活化能等动力学函数值.为荷叶水提液的絮凝工艺研究及操作条件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油橄榄叶提取物(OLE)对铅中毒小鼠肌肉组织DNA甲基化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健康小鼠,每日灌胃醋酸铅溶液的同时灌胃不同剂量的OLE进行治疗,连续用药30d,检测肌肉组织DNA甲基化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小鼠灌胃OLE后肌肉DNA甲基化水平和MDA含量降低,SOD和GSH-PX活性升高.结论:OLE对铅中毒小鼠有一定的疗效,能影响肌肉组织DNA甲基化水平和抗氧化能力,阻止铅对肌肉的毒性.  相似文献   
78.
对枫藤等植物叶芽不同生长期的SOD使用连苯三酚自氧化法进行了检测,以确定SOD含量较高的植物材料及其所在生长阶段,并研究了Mg2+及Ca2+对雪松SOD活力的影响。实验表明,枫藤叶芽在开始取样后第9天SOD活力达到最大值,为159.24 u?g-1;辽东冷杉与雪松在第一次取样时SOD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3.57,190.71 u?g-1; Mg2+,Ca2+加入均在0.1mL(4mg/mL)时,对雪松SOD活力的增强作用达到最大,分别为148 %,138 %。  相似文献   
79.
为了了解珍稀濒危植物翅果油树不同发育期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不同龄级植株的形态和生理方面的差异,对翅果油树1年~6年生植株的形态、叶面积、叶绿素、光合速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年、4年龄级翅果油树植株株高和胸径增长最显著;1年~4年龄级植株叶片叶面积明显高于5年~6年龄级植株叶片叶面积,并且4年龄级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翅果油树植株年龄的增大,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都逐渐减少,其中3年生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最明显,之后逐步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0.
云南不同茶树品种(系)叶性状及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性状研究是探讨不同类群植物的适应策略和机理提供快捷简便的方法,是提供有关植物生长和适应环境的重要信息,但关于茶树叶性状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以云南30种茶树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面积(AR)、叶鲜重(FW)、叶干重(DW)、叶厚度(TH)、叶绿素含量(CClC)、叶缘锯齿数、侧脉数、叶长(LL)、叶宽(WD)等进行测量,得到不同茶树的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DMC)等叶性状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各因子变化范围:AR(8.58-48.72cm2)、FW(0.233-1.656g)、DW(0.090-0.605g)、CClC(60.89-163.49CCI)、TH(0.17-0.34mm)、SLA(60.69-133.06cm2.g-1)、DMC(0.350-0.557g.g-1),其中云南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110.81CCI,最高值高达163.49CCI,极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植物;(2) 叶性状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 SLA与DMC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LA与TH、DW、CCl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AR与LL、FW、DW、WD、CCl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FW、DW两个因子与AR、LL、WD、TH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TH与CCl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 基于叶面积仪测量法将云南30种茶树划分为大、中、小叶种,这与此前分类有所出入;(4) 30种茶树品种(系)的叶性状变异范围为9.26-40.27%,排序为FW> 枯落叶干重>DW>AR> LL >CClC>MX WD>AV WD> SLA>TH>DMC,云南30种茶树叶性状较其他地区相比整体变异性较小,大部分为低变异系数(9.26-40.27%),其中SLA和DMC变异系数分别为16.18%和9.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