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5篇
系统科学   23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375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mcc’s) are among the most prominent structural styles of lithosphere extension and thinning during late Mesozoic in North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geometrical, kinematic and age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of the mcc’s, e.g. Liaonan, Waziyu (Yiwulüshan), Yunmengshan, etc., are discussed. Som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kinematic polarity, geometric asymmetry, occurrence over a time span, scattered and isolated distribution, and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can provide direct constraints on the regional lithosphere extension and thinning in North China, which does not favor the prevailing plume model,a general delamination model or extensional collapse of overthickened orogenic crust. We argue that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kinematic polarity at depths during lithosphere extension, gradual break-up of lithosphere pl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gmatism and regional extension, and coeval activity of mcc’s and Tan Lu faul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constructing a more reasonable model for lithosphere extension and thinning in North China.  相似文献   
72.
阐述了工程造价管理与工程设计的关系,针对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3.
用豫罗红栗做砧木嫁接板栗新品种艾思油栗,叶幕形成快,早期产量高.采用丁字形芽接或枝接,第2年就有产量,4年产量合计为每株7.8kg和17.2kg.按3 m×4 m株行距计算,折合产量可达6 585kg/hm2和14 340kg/hm2,超出豫南地区板栗平均单产的6倍以上.  相似文献   
74.
建立具有阶段结构和自食现象而且食饵和捕食者均受密度制约的周期捕食系统:x'(t)=x(t)[β1(t)-a(t)x(t)]-b(t)x(t)z2(t),=z'1(t)=β2(t)z2(t)-s(t)z1(t)-c(t)z1(t)z2(t),=z'2(t)=r(t)z1(t)-d(t)z22(t) e(t)z1(t)z2(t) h(t)x(t)z2(t),=x(0)>0,z1(0)>0,z2(0)>0,并且利用重合度理论得到正周期解存在的充分条件为dlsl>eMβM2 bM/βl1(rMβM2 hMβM1sl/al).  相似文献   
75.
方东美的美学方法和他所回答的种种问题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他是从人文途径建构了一个"既超越又内在"形上学方法,并以此反对西方二元对峙的方法.他的美学和哲学是浑为一体的,是步了"天人合一"的理路.他把人、自然、宇宙的统一看作是生命情调以美学化方式的一种渲泄.方东美美学的方法还可以称作是"全体的直透"法.由于把宇宙、人皆看作是有生命的"情理集团",他对美的解释是庄子所谓的"大美",是"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同时,他主张这个天地之美寄于生命,形于创造.总之,方东美的美学思想既承续了中国传统体用不二的路数,又借鉴了西方柏格森、怀特海许多有益的因子,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当代中国美学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6.
莘数理论(I)     
本文给出了莘数的定义与性质,从而扩张了经典数系,并对莘数范围内解方程作了初步的准备。  相似文献   
77.
宋代的双季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代虽然有早稻和晚稻的名称 ,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双季稻 ,但这并不能否定宋代有双季稻的存在。宋代存在再生、间作和连作三种形式的双季稻。再生稻 ,又名再熟稻、稻孙、二稻、传稻、孕稻、魏撩、再撩、再生禾、女禾等 ,分布于两浙、淮南、江南、福建和湖北等地。间作稻 ,又名寄生 ,主要分布在浙东一带。连作稻 ,在宋代虽然没有专门的名称 ,但却出现了许多连作稻的品种 ,如江苏的乌口稻、浙江的乌和第二遍、江西的黄穋禾、福建的和献台、岭南的月禾等等。另外 ,在宋代的稻品种中 ,还发现了有些品种既当早稻又充晚稻的现象 ,也应是双季连作的结果。宋代的连作双季稻分布虽广 ,但由于品种不佳、产量不高、季节和劳动力的矛盾、放牧的需要、肥水条件的限制、投入产出率低等等原因 ,双季稻总的种植面积并不大 ,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如同凤毛麟角。宋代的双季稻大多都是在原有的品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当时引进的早熟而耐旱的品种占城稻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8.
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从延安时期到建国初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讨论了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作者认为,这两个时期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即:强调发展科学技术为现实需要和国家建设服务。其原因在于:在这两个时期共产党面临着相似的严峻形势,同时延安时期培养的科技干部在建国以后的科技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这一强调科学技术功利性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还指出:延安时期就已萌发的对科技工作统一规划和管理的思想,在建国初期吸收了苏联的科技规划工作经验后,终于使科技发展规划成为了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还论及中国共产党为更好地领导科技事业而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和利用所作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79.
一类食饵捕食者模型的渐近性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一类带周期系数的阶段结构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的渐近性态。利用比较原理和泛函数微分方程定理建立了种群一致持续生存的条件,并得到了正周期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80.
论文采用小波包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对心室晚电位的识别。首先利用小波包分解技术提取心电信号的特征,将不同频带子信号的能量作为心电信号的一组特征值,然后采用径向基函数网络实现对晚电位的分类。经过对28例3导信号平均心电图实验数据的处理,取得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