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0篇
系统科学   128篇
丛书文集   103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综合类   2722篇
自然研究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博斯腾湖流域戈壁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新疆博斯腾湖流域戈壁地区的大气边界层过程受湖泊和戈壁的共同作用, 大气边界层结构具有特殊性。利用2013 年5 月21 日至8 月28 日在博斯腾湖流域戈壁地区获得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试验资料, 分析该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结果显示, 博斯腾湖流域戈壁地区大气边界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在夏季典型晴天时对流边界层异常深厚, 在所统计的100 天探空资料中, 有45 天大气边界层高度达3000 m 以上, 最高可达4400 m。同时, 探讨深厚对流边界层的形成机制, 认为博斯腾湖流域戈壁地区特殊的大气热力环境以及湖风切变等因素是形成深厚对流边界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2.
在GIS支持下, 基于芦山地震灾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 研究灾区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方法, 提出灾后重建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格局的方案, 指出各个区域的保护措施和发展方向。按照主要功能定位, 优化后的国土空间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农业发展区和生态城镇复合发展区3个区域: 1) 芦山地震灾区生态保护区, 占区域总面积的80.6%, 以维护生态安全为目标, 保护和恢复区域重要的生态功能, 实施生态修复; 2) 生态农业发展区, 约占区域总面积的 13.4%, 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功能区, 其主导生态功能为农产品供给保障, 同时兼具土壤保持功能; 3) 生态城镇复合发展区, 仅占区域总面积的 6.0%, 是区域城镇化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应依据当地发展需求, 进行生态城镇化建设, 同时注重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963.
慈利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包括3个层次(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17个指标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张家界市慈利县2005-2014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慈利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经济效益对综合效益的影响较为明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次之.  相似文献   
964.
生态系统是人类各项福祉的物质基础,二者关系的研究已成为近期生态经济学领域的新热点.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地非农流转的发生过程机制,构建了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结果表明:(1)人类生态福祉与农地生态系统密切相关,农地非农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生态效益损失巨大;(2)单纯的市场机制没有考虑农地非农流转的生态福祉损失,无法实现土地最佳配置,流转规模偏大;(3)征地生态补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具体补偿可采取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失地农民及周边一定区域范围内居民为对象,考虑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65.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必经的阶段,也是实现农村土地报酬递增、农村人口市民化流动的重要途径。现阶段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农民迫切希望进城务工,但是由于户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农民不愿意完全离开土地。为了加速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以城乡土地和劳动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者协调机制的分析,分别从土地、劳动力两个维度提出加速两者城乡要素流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6.
基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云南省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s, 1990, 2000及2005年4期100 m×100 m土地利用栅格数据, 在GIS的支持下, 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 基于6种反映土地利用/覆被空间结构的景观指数, 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并进行空间制图, 分析云南省及其16个市(州)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1) 云南省整体生态风险处于中等水平, 空间上呈西北及 东南低、东北及西南高的格局, 迪庆、怒江、丽江、大理、昆明、玉溪和文山生态风险一直较低, 临沧、昭通和曲靖一直处于高风险区; 2) 与1980s相比, 2005年各市(州)生态风险水平分布变化不明显, 大部分市(州)生态风险等级保持不变; 3) 在3个评价时段内, 1980s?1990年和1990?2000年各市(州)生态风险呈增加趋势, 2000?2005年绝大多数市(州)生态风险有所下降; 4) 1980s?2005年间, 81.25%的市(州)生态风险维持在同一等级。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的生态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67.
基于易门县2012年土地变更数据,采用定量模型从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综合利用程度及区位熵三方面分析易门县土地利用现状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土地利用类型少,地域差异明显;(2)土地利用程度低,未利用地面积广;(3)农业用地区位指数相对高,城镇建设用地发展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8.
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方法对2005—2010年闽清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特征和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0年,闽清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水域的减少,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增加的趋势.(2)2005—2010年闽清县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718 8下降至0.715 7,局部呈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3)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负向发展,其中林地锐减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969.
土地利用决定了土壤可蚀性和水文结构.合理的建模方式对正确的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尤为重要.然而土壤侵蚀模型的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受制于众多参数的空间变化.本研究基于格网的分布式土壤侵蚀及泥沙输移模型,结合实验室场次模拟降雨实验以及在单次暴雨条件,揭示流域尺度上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及产沙量的影响.其中,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通过比较卢氏流域(河南境内)1990年和1995年土地利用变化图,以及在1990及1995年土地利用图的4场模拟降雨的反馈特征,发现从1989到1996年平均侵蚀速率随着土地利用变化持续增加,尤其是森林转化成耕地的类型区域.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土壤侵蚀及泥沙供给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70.
为了深化理解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土地利用存在的生态问题,研究了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的地貌特征和土地利用信息,并根据存在的土壤限制因子和指示植物划分了生态土地类别。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的地貌类型可划分为低台地、极高平原、高平原等6类,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林地、草地、农田等9类,生态土地类别划分为甜土地类、盐碱地类、水湿地类和沙土地类,论述了各生态土地类别的生态问题及管理对策,讨论并间接证明了盐碱地形成的离子积累理论。图3,表7,参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