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58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浅议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社会分化就是农民的分化,而农民最明显的分化就是分化出一个独特的、人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阶层。然而,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城市二元劳动市场制度的制约,导致农民进城就业的不稳定性与风险性,使得绝大多数进城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往往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SA8000作为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具有某些贸易壁垒的作用和特点,但更应该看到SA8000的实质是对劳工的人文关怀。而我国现行劳动标准中的诸多内容如自由结社权、集体谈判权、强迫劳动和童工问题等,与SA8000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应当尽快按照SA8000的要求来完善相关的劳工制度,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需要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要重新认识,就要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财富的创造、人的劳动与物的运转、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等命题。  相似文献   
14.
农业劳动力份额由75%下降到10%,被视为一国基本上完成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标志,要做到这一步,根据预测我国大约需要55年的时间。作者在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解读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终极价值是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有两个内在逻辑基点,一是劳动,二是体闲,它们交织缠绕主要蕴藏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中。与劳动不同的是,对于体闲问题,马克思是以两套话语系统来表达的,一套是常规的直陈,另一套是若明若暗的隐喻。用这样的范式解读马克思的体闲思想就使我们既可获得更开阔的认识视野,又植根于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固有内在逻辑结构,从而避免陷入随意性和碎片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成败与否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而小城镇的建设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建设全面的农村小康社会的阻碍作用,为全面的农村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劳动争议的类型,探讨了国有企业解决劳动争议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劳动进行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管理性劳动所产生的效益的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企业盈利率与管理性劳动效率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把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劳动者素质偏低已构成阻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因素。发展职业教育,减少素质偏低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与私营企业间的劳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失衡,是制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优化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科学界定政府在协调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地位,把私营企业劳资矛盾控制在既有的社会秩序范围之内,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