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3篇
系统科学   29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50篇
综合类   910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A new method for targeted heating of deep tissue was developed by using an ultrasound phased-array system which can generate various multiple foci patterns by electronically changing its amplitude or phase pattern. This method involves using a technique of combining switching and rotating of multiple foci patterns to create a uniform temperature over tissue volumes in various size. Using this method, the target tissue deep in the body can be heated to a specified temperature, which gives conditions for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s release. A simulation study for a 108-element, spherically sectioned arra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an optimal heating scheme from a set of multiple focus fields which were produced by inputt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hases and amplitudes. Comparisons of a static multiple foci field, the switched fields and the switched-rotated fields indicated that the technique of combining switching and rotating of multiple foci patterns has advantages of both lowering the peak temperature and evening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therapeutic heating zones in various size employing the combined method. These results offer significant data for designing thermotherapy equipment for tumor-specific drug release with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s.  相似文献   
32.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燃烧与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柴油机燃用0号柴油和生物柴油的燃烧放热规律.通过对燃烧特征参数的计算分析,发现生物柴油的燃烧始点有所提前,滞燃期缩短;燃烧初期放热尖峰出现时刻对应的曲轴转角有所提前,瞬时放热率峰值下降;燃烧持续期延长.同时还比较了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和0号柴油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发现燃油消耗率增加12%,而各种排放污染物除NOx略有上升外,CO、HC和颗粒物PM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3.
虚拟教学实验室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实验环节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教学实验室能够提供虚拟实验环境,共享资源,因而虚拟实验的研究与开发是目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在此背景下对虚拟教学实验室的总体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实例.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GA3,0、100、200、300、1 000 mg/L)替代低温解除芍药品种‘大富贵’休眠的效果,探讨休眠解除前后其内源激素和糖类代谢生理变化,为生产上利用GA3解除芍药休眠及调控花期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5.
有机-矿质复合材料控释尿素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15N示踪的方法,在盆栽水稻上测试了3种新研制的控释尿素(控1、控2、控3)的应用效果。施用3种控释尿素的处理与施普通尿素相比,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了3 64、19 92和10 53个百分点,产量分别增加了34 59、18 56和8 66个百分点,控2处理的效果最好。图3,表2,参6。  相似文献   
36.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重金属固定和释放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柱模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完全厌氧状态与氧气入侵状态,用以研究填埋场完全厌氧稳定化过程及氧气介入的情况下重金属的固定与释放规律。结果表明:Cd、Mn、Ni、Pb和Zn,在厌氧降解完全结束时其滞留率分别达到70.2%、83.9%、90.6%、70%和95.7%。氧气的入侵不会增加Pb和Cd的活性,却促进了Mn、Ni和Zn的释放,但相对于固定总量来说,释放量不大。因此,生活垃圾对于重金属有很大的固定容量,且环境变化的冲击对填埋场重金属固定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7.
基于MMAS算法的带到达时间批调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工件带到达时间的目标为极小最大完工时间(Cmax)的单机批调度问题,采用最大-最小蚂蚁系统(max-min ant system,MMAS)进行求解.针对问题带到达时间以及分批的特性,提出了两种候选列表(candidate list)构建批序列,有效地缩小了搜索空间的维度;考虑两种候选列表的工件对构造解具有不同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候选列表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信息.仿真实验部分从求解质量和时间性能两方面比较了本文提出的算法和标准的蚂蚁系统(ant system,AS)算法以及使用不同候选列表的MMAS算法.结果表明,本文的算法在质量和时间两方面均全面优于标准的AS算法,而提出的候选列表使得该算法在大幅度提高时间性能的同时,仍然能够取得近似最优解,从而在求解质量和时间性能两方面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38.
双频辐照的声化学产额及其频率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碘释放法首次研究了28kHz分别与0.87MHz,1.06MHz,1.7MHz组成的双频超声辐照的声化学效应,结果表明,双频辐照增强的声化学产额存在着明显的频率效应。  相似文献   
39.
以热熔法制备黄体酮缓释栓剂,转篮法考察栓剂的体外溶出效果,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体酮的含量,筛选栓剂基质以及优化释放速度调节剂浓度.实验结果表明:以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作为栓剂基质制备的黄体酮缓释栓剂能保留50 h的完整形态;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硬脂酸3种释放速度调节剂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5%、0.5%、1%,其中,以1%的硬脂酸为释放速度调节剂制备的黄体酮缓释栓剂在48h时的药物溶出度为73.90%,其释药时间超过50 h,缓释效果优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  相似文献   
40.
隧道侧壁涂刷反射率较高的材料有利于改善隧道内部照明环境,对隧道安全救援也有积极作用。本文利用自发光材料蓄能释光的功能,分析自发光材料的施工工艺,对7种光源条件下自发光材料的余辉亮度进行模型隧道试验测试,得到自然光照射下初始余辉亮度最大,光源停止照射10 min 后,自发光材料的余辉亮度衰减至初始亮度的10%。同时依托云南保腾高速公路鹿山隧道,现场开展了 LED 灯源条件下的余辉亮度实验,探讨了余辉持续时间与安全救援的关系,发现断电30 min 后墙面的视觉诱导作用仍较明显,能对突发事件中隧道内人员的紧急避险和安全救援起到积极作用,为今后进一步合理利用和开发自发光材料在隧道应急救援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