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0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631篇
系统科学   555篇
丛书文集   216篇
教育与普及   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90篇
综合类   8545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519篇
  2011年   528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557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478篇
  2004年   407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考虑一个具体的关于两个竞争种群的模型,理论推导出两种群的种群期望的微分方程组.利用微分方程法和随机模拟法得到10,20,40 a后两种群的数量概率,分析并比较了微分方程法和随机模拟法得到的稳定性结果与确定性模型中的稳定性结果.  相似文献   
32.
基于传统视频信源编码在应用层QoS的联合信源信道优化,研究了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之间合理分配带宽以及信道与信源联合编码下的有效码率控制问题.依据视频编码的实时可变帧率下的VBR视频网络传输信道模型,提出了网络接入带宽统计复用基础上的优化信道码率分配;根据信道传输失真,推导出基于图像帧的全局信源信道联合失真估算递归模型,按照模型运算率失真优化下的跳帧参数和帧内宏块刷新率,实现整体的图像编码质量优化控制.相对于普遍采用的基于宏块的局部优化控制策略,所提出的优化码率控制策略能获取更一致的图像质量和更高的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33.
ABSTRACT

In South America, Megalobulimus includes a number of threatened species, as well the largest land snails on the continent. The activity patterns and reproductive aspects of this group have not been documented. This work describes the daily and seasonal activity patterns and reproduction of M. paranaguensis. We maintained specimens in the laboratory for one year, and we quantified their behaviour for one hour at four different times of the day (0 h, 6 h, 12 h and 18 h) during three days in four months (August, September, April and May). The number of postures, hatching rate, time of hatching since oviposition and mortality rate among juveniles for each month were also quantified. Megalobulimus paranaguensis was more active in August, and had a egg laying peak one month after. Fifty-one eggs were laid by 12 captive individuals throughout the year, with a mean value of 4.25 eggs per individual. The hatching rate was 80.39%, and the time of hatching since oviposition was 56.7 ± 4.3 days. In two eggs, we observed the presence of twins. The mortality rate among juveniles was low (9.30%) indicating that rearing land snails in captivity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n important and viable tool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these organisms.  相似文献   
34.
以棉花种子新陆早1号为材料,研究了20~12℃、20~8℃、20~2℃、16~8℃、16~2℃、12~5℃六种不同变温分别处理1天、2天、3天、4天、5天后的发芽率,初步认清了棉花种子变温与冷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变温的幅度及低温的程度是决定冷害的主要因素,低变温的持续时间也是影响冷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燃速低温感的高能硝胺发射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密闭爆发器测试方法对含有NX燃速改良剂的高能硝胺发射药的热分解和燃烧性能及燃速温度系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X燃速改良剂对改善硝胺发射药的燃烧性能和降低燃速温度系数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在水力喷砂割缝施工中,钢球和石英砂的沉降速度和它们到达割缝层位的时间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参数,本文针对不同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层流和紊流运动方程求解了钢球和石英砂的在油管中沉降速度,并计算出了到达井下一定位置所需的时间。从而保证了后续施工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37.
针对天基雷达的性能受限于功率孔径积的情况,利用目标相对于天基雷达覆盖区域的运动方向基本与星下点运动方向相反这一特性,在保证击中目标的前提下得到了一种能有效延长扫描时间的优化扫描方式,从而达到减小功率孔径积的目的。研究同时表明,优化的扫描方式还能较快地击中目标。最后给出了优化扫描方式下系统允许的最大扫描时间。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8.
一种新型的多址接入中继协作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多址中继协作方案的编码增益有限且用户之间不能相互辅助,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结合网络与信道编码的多址中继协作方案:在中继端利用网络编码将不同用户的编码冗余同时转发,目的端通过对某个用户信息的正确译码恢复出其他用户的编码冗余.通过对译码错误事件概率的分析,推导了该方案的中断率与误码率近似值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信噪比的提升,文中方案可获得比编码协作更好的中断率和误码率性能,同时信噪比较高的用户还可辅助提升信噪比较低的用户的性能.  相似文献   
39.
针对特超稠油油藏黏度大、常规开发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合成了水杨醛双席夫碱镍配合物催化剂。催化剂晶体为内部具有多孔介孔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有利于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分子或聚集体进入介孔孔道,增大催化活性中心与重组分之间的接触效率。同时,材料表面呈弱亲水强亲油性,易于分散在水中并能够自发向油水界面迁移,有效提高镍催化中心的运载效率。材料的耐温性能良好,在600℃下质量保留率为65.14%。使用高温高压反应釜评价了催化剂对稠油的降黏性能和黏度反弹率,分析了催化改质前后稠油的碳数分布特征。通过高温高压模拟驱替实验,研究了催化剂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在胜利油田进行现场试验,并对催化改质效果进行了跟踪分析。研究发现,合成的席夫碱-镍催化剂在250℃、反应时间10h、质量分数为1.5%时,对胜利稠油的降黏率可达87.6%。放置30天后,黏度反弹率仅为3.9%。反应后的稠油显著轻质化,碳数大于41的组分含量明显减少,碳数小于26的组分含量明显增加。室内驱替实验表明,先进行2PV蒸汽驱,再伴注席夫碱-镍催化剂,驱油效率比纯蒸汽驱提高了10.5%。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催化改质措施后,油井日产液和日产油均明显增加,含水下降,累计增油315t。措施后沥青质和胶质含量下降,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升高,可以实现稠油黏度的不可逆降低。。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微胶囊对沥青路面微裂纹的愈合效果,首先利用聚脲甲醛(作为微胶囊壁)和生物油(作为微胶囊心)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采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EM/TEM)和热重分析(TGA)探究微胶囊的外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然后将微胶囊用于制备微胶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Microcapsule/SBS)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和离析试验探究微胶囊的掺加对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延度愈合率试验验证微胶囊的愈合效果,并结合宏微观试验分析其愈合机理。结果表明:微胶囊呈现类球状,且表面较为粗糙,增大了与沥青的接触面积。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较好,其囊壁可承受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环境。随着微胶囊的添加,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塑性和耐热性均有所改善。此外,复合改性沥青的储能模量和损失模量也有所提升,即微胶囊的添加提升了SBS改性沥青的黏弹性能,这可能是由于添加的微胶囊与SBS和基质沥青具有很好的相容性,且微胶囊均匀分散在沥青内部并嵌入SBS呈现的网状结构中,这也在离析试验和荧光显微试验中得以证实。当微胶囊的掺量为0.4%时,复合改性沥青的愈合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